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瀏覽策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anning Strategy
作者: 陳長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瀏覽策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瀏覽策略是指對一本書或者多本書的概覽活動。例如,到書店買書或到開架式的圖書館找書,常常採用此種瀏覽策略。就一本書而言,瀏覽的範圍包括序文、目錄、注解方式、參考資料以及索引等部分。像這種瀏覽策略所花費的時間,大約需要十到二十分鐘。瀏覽過後或決定購買或決定借閱,讀書的活動即暫時告一段落。
  瀏覽策略的狹義解釋是指精讀階段的前奏。此種瀏覽策略所涉及的範圍,通常是教科書的一章或指定閱讀的一篇論文。瀏覽的範圍除本章的主題外,尚包括節與段的標題、專有名詞的黑體字、圖表、照片、章末摘要、問題討論以及練習題等部分。普通一章書的篇幅若在二十至四十頁之間,則瀏覽的時間,約需十分鐘左右。
  瀏覽雖然是走馬看花,但必須看到美麗的圖像在那裡。每章書或每篇論文都是一個專題,專題皆有其題意、目的、範圍、理論、方法、要點及結論等重要項目。瀏覽時僅瞥及此等項目的表面,讀者對該等項目的印象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是陌生的。無論如何,一篇被初讀的文章總會令人感到好奇,使讀者產生一知半解的認知失調心理。好奇原本就是人的動機,因好奇而有求知的意念,用在讀書上就是從瀏覽中所形成的備讀心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瀏覽策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