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揄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牽引、引出。
    【例】揄揚
  2. →揶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拖曳、牽引。《說文解字.手部》:「揄,引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紵縞。」唐.張守節.正義:「揄,曳也。」《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女乃斂羞容,揄長袖,就榻診視。」
2.揮動。《韓非子.內儲說下》:「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淮南子.氾論》:「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
3.引出、提出。《淮南子.主術》:「使言之而非也,雖在卿相人君,揄策於廟堂之上,未必可用。」《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神之揄,臨壇宇。」唐.顏師古.注:「言神引來降臨之也。」
4.參見「揶揄」條。
注音:
漢語拼音: yáo
解釋:
參見「揄狄」條。
注音:
漢語拼音: yóu
解釋:
[動]
清理米臼,取出米臼中的米。《詩經.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漢.鄭玄.箋:「揄,抒臼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ㄩˊ

1. 拖曳、牽引。《說文解字.手部》:「揄,引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紵縞。」唐.張守節.正義:「揄,曳也。」《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女乃斂羞容,揄長袖,就榻診視。」

2. 引出、提出。《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神之揄,臨壇宇。」唐.顏師古.注:「言神引來降臨之也。」《淮南子.主術》:「使言之而非也,雖在卿相人君,揄策於廟堂之上,未必可用。」

3. 揮動。《韓非子.內儲說下》:「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淮南子.氾論》:「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

4. 垂手而行。《集韻.平聲.尤韻》:「揄,垂手行也。」

5. 「揶揄」:嘲弄。唐.白居易〈東南行〉:「時遭人指點,數被鬼揶揄。」

㈡ㄧㄠˊ

「揄狄」:

⑴ 古代王后六服之一,上繪飾雉形。《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或作「揄翟」。

⑵ 古代三公之妻所著之命服。《禮記.玉藻》:「王后褘衣,夫人揄狄。」或作「揄翟」。

㈢ㄧㄡˊ

清理米臼,取出米臼之米。《玉篇.手部》:「揄,又抒臼也。」《詩經.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漢.鄭玄.箋:「揄,抒臼也。」

注音: ㈠ㄩˊ ㈡ㄧㄠˊ ㈢ㄧ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揄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