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哈伯太空望遠鏡 - 教育百科
ˊ
ˋ
ˋ
ˇ
ˋ
  • 漢語拼音 hā bó tài kōng wàng yuǎn jì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ā bó tài kōng wàng yuǎn jìng
解釋:
繞行地球的光學太空望遠鏡,口徑2.4公尺,於西元一九九〇年發射升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哈伯太空望遠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ubble Space Telescope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哈伯太空望遠鏡是具有高解像能力、衛星型的天文望遠鏡(即將望遠鏡裝置在衛星上)。一九九○年由歐洲太空署(European Space Agency)與美國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合作發射升空。望遠鏡配有二‧四公尺寬的透鏡,能做可見光與紫外線觀測。望遠鏡發射不久,即產生些微故障,一九九三年首次修復,一九九七年又在衛星上做了多項改裝,增強了望遠鏡的觀測功能。從望遠鏡傳回地球的觀測圖片,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狀星雲「螺旋星雲」(NGC 7293),有大量狀似蝌蚪的彗星狀核。彗星狀核由氣體團組成,每個氣體團塊的大小至少兩倍於太陽,尾長達一千六百億公里,以輻射狀環繞核心星球,而該星球已瀕臨死亡。邁向死亡的星球由其表面高速噴出高溫氣體,與萬年前釋出的低溫氣體碰撞後,形成氣體團塊。望遠鏡也傳回「蟹狀星雲」(M1. NGC 1952)爆炸後遺留下來的殘骸,具有強大磁場,並做高速旋轉,周圍形成超高壓電場,使帶電粒子以近光速的速度飛散於星雲之中。望遠鏡還可觀測到星球誕生的景象,提供科學家推測宇宙年齡的相關資料,以及其他各種寶貴的天文資料。
  哈伯望遠鏡因天文學家哈伯(Edwin Powell Hubble, 1889~1953)而得名。哈伯是美國密蘇里人,他根據「紅色位移」(redshift)的現象,推論宇宙正在膨脹之中,地球所屬的銀河系並非位居宇宙中心,而是接近邊陲。哈伯並根據二十四個銀河系(星群)移動的速度,製一直線圖,推估宇宙的年齡。其後哈伯與他的助手休馬森(Milton Humason)共同研製出寬一百呎的新型天文望遠鏡,架設在加州巴沙狄納(Pasadena)的威爾森山(Mount Wilson)上。到了一九三五年,他們已觀測到一億光年之內的星群。有了哈伯望遠鏡後,可以觀測到更遠的太空景象,不必再藉視覺觀察,不但觀測的距離更遠,而且沒有誤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哈伯太空望遠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