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牢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ㄢㄈㄢˋㄖㄣˊ˙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ㄌㄠˊㄈㄤˊ」、「ㄐㄧㄢㄌㄠˊ」、「ㄌㄠˊㄩˋ」。
  2. ㄨㄟˋㄧㄤˇㄕㄥㄔㄨˋ˙ㄉㄜㄐㄩㄢˋㄌㄢˊㄖㄨˊ:「ㄌㄠˊㄌㄨㄥˊ」、「ㄨㄤˊㄧㄤˊㄅㄨˇㄌㄠˊ」。
  3. ㄐㄧㄢㄍㄨˋㄖㄨˊ:「ㄌㄠˊㄍㄨˋ」、「ㄌㄠˊㄅㄨˋㄎㄜˇㄆㄛˋ」。
  4. ㄍㄨˇㄉㄞˋㄐㄧˋㄙˋㄩㄥˋ˙ㄉㄜㄕㄥㄔㄨˋㄖㄨˊ:「ㄊㄞˋㄌㄠˊ」、「ㄕㄠˋㄌ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牢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o
解釋:
  1. 飼養牲畜的欄圈。
    【例】牢籠、亡羊補牢
  2. 監獄。
    【例】坐牢、監牢、牢獄之災
  3. 堅固的。
    【例】牢固、牢不可破
  4.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例】太牢、少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o
解釋:
[名]
1.飼養牲畜的圈欄。《說文解字.牛部》:「牢,閑,養牛馬圈也。」如:「亡羊補牢」。《詩經.大雅.公劉》:「執豕于牢,酌之用匏。」
2.監獄。如:「坐牢」、「監牢」、「牢獄之災」。《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
3.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如:「太牢」、「少牢」。《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於鄜畤。」
4.姓。如漢代有牢梁。
[形]
堅固。如:「牢固」、「牢不可破」。唐.韓愈〈贈劉師服〉詩:「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â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飼養牲畜的地方。
  2. [[量] ] 間。計算牲口圈養房舍的單位。
  3. [[動] ] 附著、沾黏。
  4. [[形] ] 緊密結合分不開。
  5. [[形] ] 染上癮頭。
  6. [[動] ] 錄取、考取。
  7. [[動] ] 被東西卡住,無法動彈。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飼養牲畜之圈欄。如:「亡羊補牢」。《說文解字.牛部》:「牢,閑,養牛馬圈也。」《詩經.大雅.公劉》:「執豕於牢,酌之用匏。」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上.西南遊日記五》:「地多巨竹,徑尺餘,土人以為牢柵。」

2. 古代祭祀用之牲畜。如:「太牢」、「少牢」,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於鄜畤。」《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一》:「己亥,澶、濮、曹、絳蝗,命以牢祭。」

3. 官府給配之糧食。《史記.卷三○.平準書》:「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煮鹽,官與牢盆。」《後漢書.卷七二.列傳.董卓》:「牢直不畢,廩賜斷絕,妻子飢凍。」

4. 監獄。如:「坐牢」、「監牢」、「牢獄之災」。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

5. 包羅,含括。《淮南子.本經》:「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壓山川。」

6. 堅固。如:「牢固」、「牢不可破」。唐.韓愈〈贈劉師服〉詩:「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欲連根固本牢甚,然無益也。」

7. 穩妥,主意堅定。《晉書.卷一一六.姚萇載記》:「萇大敗登於安定東,置酒高會,諸將咸曰:『若值魏武王,不令此賊至今,陛下將牢太過耳。』」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之十:「太湖風起浪頭高,錦柁搖搖坐不牢。」

8. 姓。如漢代有牢梁。

注音: ㄌ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