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造道之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莊耀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造道之言」一語出於〔二程集〕卷第二上。旨在說明言語之分際。其文云:「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有述事之言。有德者,止言己分事。造道之言,如顏子言孔子,孟子言堯舜,止是造道之深,所見如是。」
  所謂「造道之言」就是追求道而有所得之後說的。並舉顏子稱孔子的話,〔論語.子罕〕云:「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顏淵默識,終身行之者是孔子之道也,其受教於孔子之言(孔子之言為有德之言),加以形容,使人得以知道孔子博文約禮、循循善誘。顏子從孔子學,而欲罷不能,是孔門弟子中最卓越的人才,由顏子的話,為後世儒家描述出一個崇高的輪廓,可說是造道之言。伊川曾說:「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以無思無慮而得者,乃所以深思而得之也。」顏子形容孔子的話,即是由深思而得。
  在〔孟子.盡心下〕有云:「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反之也。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為生者也,經德不回非以干祿也。言語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稱堯舜是性之,是自然由仁義行,不是以工夫反於性,而是若禹行水,順其自然,其言語行為皆從容中禮,行其所當行,不藉其他因素,而是自己如此。是孟子為堯舜造道而言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造道之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