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運動傷害防護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thletic Trainer
作者: 張宏亮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運動傷害防護員又稱運動保健師,運動傷害防護員之主要功能是介於運動員(或團隊)與醫師之間,提供選手運動傷害之預防、緊急處理及傷害照顧之專業人員。
  欲成為一位運動傷害防護員須受過高等教育,以及良好的專業訓練,而且須是一位對運動有興趣,易與人相處的人。
  由於運動競賽的高度競爭,以及對運動安全的重視,在各種運動競賽場合,除了教練、隊醫、行政人員外,亦須有運動醫護員的密切配合,才能獲得良好成績。在隊醫診斷後提出傷害治療處方,由合格的運動傷害防護員執行預防及保護工作,提供選手最佳之身心狀況,讓選手在最好之體能、技術的狀態下,發揮最大的潛能。
  美國在一九五○年於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創立了美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 NATA),當時成立協會的目的是交換知識與經驗,以增進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專業知識。
  為提升運動傷害防護員的水準,美國於一九七○年成立運動傷害防護員檢定局,主要目的在建立標準,使運動傷害防護員達到專業水準。想要獲得證照資格者,必須通過主要條件(core requirement)及附屬條件(section requirement)的檢定通過。
  為因應世界潮流,我國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二月十八日,由周中勛教授與蔡敏忠博士及三十五位發起人共同簽署,成立中華民國運動傷害防護協會(Republic of China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以推廣運動安全教育、研究運動傷害之防護為宗旨。
  運動傷害防護員的技術是多方面的,一位合格的運動傷害防護員必須具備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衛生學、營養學、貼紮法、體能訓練法、傷害預防方法學、保護裝備等知識。這些專業知識有些是需要不斷的進修與經驗的累積才能獲得。
  欲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傷害防護員,除具專業知識外,他對運動員的健康應特別關注,在心理上需具有自信、穩重、誠懇、幽默感、良好的溝通技巧、理性及有敬業精神等特質,同時亦需具有創造力,以便在實際操作時能靈活運用。
  除基本的專業知識外,每一位運動傷害防護員至少需要有一五○○小時的運動傷害防護實習經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運動傷害防護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