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麥丘邑人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麥丘邑人」是春秋時代齊國的不知名賢者,曾對桓公有真誠而深切的諫言。故事見於劉向〔新序‧雜事四〕、〔韓詩外傳‧卷十〕和〔晏子春秋.卷一‧十三〕。有一回桓公出外狩獵,因為追捕獵物跑到了麥丘這地方,遇到一位老人,桓公問他是什麼人,他說:「我是麥丘地方的老百姓。」桓公說:「老先生多大年紀了?」老人回答說:「臣今年八十三了。」桓公說:「真好啊!真長壽啊!」便取酒和他同飲。桓公說:「老先生何不對我敬酒祝福呢?」他回答說:「鄉下人不懂得該如何向國君敬酒祝福。」桓公說:「何不用老先生你的長壽來祝福我呢?」老人便高舉酒杯,鞠躬兩次,說:「願我們的國君長壽,輕視金玉財寶,看重人民百姓。」桓公說:「好啊!你的祝頌真好!我聽說道德崇高的人不會孤單,美好的嘉言一定不止一句。老先生再祝福我好嗎?」老人於是又舉起酒杯,鞠躬兩次,祝福說:「願國君愛好學問,不厭於向人求教,隨時有賢人在旁,規諫的人能夠時時進見。」桓公說:「真好!多好的祝頌啊!我聽說道德崇高的人不會孤單,美好的嘉言一定有第三句。老先生何不再給我祝福呢?」老人又舉杯鞠躬敬酒祝福:「願群臣百姓不要得罪君王,君王也不會得罪群臣百姓。」桓公聽了不高興,說:「這句話就不如前兩句了。老先生換一句吧!」老人流下了眼淚說:「希望君王您仔細想想,我這句話實在是在前兩句之上。我聽說兒子得罪了父親,還可以請姑姑或姊妹代為解釋求情,父親就會原諒他;臣子得罪君王,可以透過君王近臣來認錯道歉,君王就會赦免他。而古時候夏桀得罪了臣民,到現在還沒有人代他認錯道歉啊!」桓公聽了說:「太好了!我靠著祖先的保佑,神靈的護持,才讓我在這裡遇到老先生。」於是恭恭敬敬的扶持這位老先生上車,親自駕著馬車送他回去。在宗廟向祖先報告得到一位賢者,然後請老人協助決定國家的政事。〔韓詩外傳〕評論說:桓公之所以能數度會合諸侯結盟,建立國際間的秩序,而完全不賴武力,其原因不只是有管仲這位賢相的輔佐,也是在這裡遇到老人,得到他的啟發和幫助,就好像〔詩經‧大雅‧文王〕的一句話:「賢士盛且眾,文王樂安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麥丘邑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