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都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ㄧˋ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一]dōu[二]dū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ㄞˋㄍㄨㄚㄑㄩㄢˊㄅㄨˋㄖㄨˊ:「ㄨㄛˇㄇㄣˊㄉㄡㄕˋㄒㄩㄝˊㄕㄥ。」、「ㄓㄜˋㄒㄧㄝㄕㄨㄉㄡㄕˋㄧㄠˋㄐㄩㄢㄍㄟˇㄘˊㄕㄢˋㄐㄧㄍㄨㄢ˙ㄉㄜ。」
  2. ㄕㄤˋㄑㄧㄝˇㄖㄨˊ:「ㄓㄜˋㄐㄧㄢˋㄕˋㄌㄧㄢˊㄒㄧㄠˇㄏㄞˊㄉㄡㄋㄥˊㄨㄢˊㄔㄥˊㄋㄧˇㄧˊㄉㄧㄥˋㄧㄝˇㄎㄜˇㄧˇㄗㄨㄛˋㄏㄠˇ。」
  3. ㄧˇㄐㄧㄥㄖㄨˊ:「ㄗㄨㄛˊㄊㄧㄢㄒㄧㄠˇㄇㄟˇㄓㄢˋ˙ㄉㄜㄐㄧㄠˇㄉㄡㄙㄨㄢ˙ㄌㄜ。」、「ㄊㄧㄢㄉㄡㄌㄧㄤˋ˙ㄌㄜㄋㄧˇㄏㄞˊㄅㄨˊㄑㄩˋㄕㄨㄟˋㄐㄧㄠˋ?」
注音:
解釋:
  1. ㄔㄥˊㄕˋㄖㄨˊ:「ㄉㄨㄕˋ」、「ㄍㄤˇㄉㄨ」、「ㄏㄨㄚㄉㄨ」、「ㄨˋㄉㄨ」。
  2. ㄓㄨㄥㄧㄤㄓㄥˋㄈㄨˇㄐㄧˊㄉㄧˋㄈㄤㄓㄥˋㄈㄨˇ˙ㄉㄜㄙㄨㄛˇㄗㄞˋㄉㄧˋㄖㄨˊ:「ㄕㄡˇㄉㄨ」、「ㄍㄨㄛˊㄉㄨ」、「ㄐㄧㄥㄉㄨ」、「ㄒㄧㄥˊㄉ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
    【例】首都、國都、京都
  2. 大城市。
    【例】都市、花都、港都
  3. 姓。
注音:
漢語拼音: dōu
解釋:
  1. 全部。
    【例】都是、都來了
  2. 已經、業已。
    【例】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只有面對才能解決。
  3. 甚至、也。
    【例】站崗的衛兵一動都不動,活像個雕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國都」、「京都」、「行都」。
3.姓。如漢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動]
1.定都。《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居。《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總計。《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形]
優雅、優美。《詩經.鄭風.有女同車》:「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齋志異.卷一.嬌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注音:
漢語拼音: dōu
解釋:
[副]
1.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2.還、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說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動都不動,活像個木頭人似的。」
3.業已、已經。有加重語氣的意味。如:「誤會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沒用!」
[助]
發語詞,無義。《書經.堯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更、也、甚,表示比較。
  2. [[副] ] 已經。
  3. [[副] ] 皆、完全、通通。
  4. [[副] ] 是。表示有條件的肯定。
  5. [[副] ] 就……、又……,表示強調的語氣。
音讀: to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