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跋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ㄥˊㄗㄡˇㄖㄨˊ:「ㄧˊㄌㄨˋㄅㄚˊㄕㄢㄕㄜˋㄕㄨㄟˇㄗㄡˇ˙ㄌㄜㄏㄠˇㄐㄧˇㄊㄧㄢㄘㄞˊㄉㄠˋ。」
  2. ㄨㄣˊㄊㄧˇ˙ㄉㄜㄧˋㄓㄨㄥˇㄒㄧㄝˇㄗㄞˋㄕㄨㄏㄨㄚˋㄏㄡˋㄋㄟˋㄖㄨㄥˊㄉㄨㄛㄕㄨˇㄆㄧㄥˊㄐㄧㄝˋㄐㄧㄢˋㄉㄧㄥˋㄏㄨㄛˋㄎㄠˇㄐㄩˋㄒㄧㄥˋㄓˊㄖㄨˊ:「ㄒㄩˋㄅㄚˊ」、「ㄊㄧˊㄅㄚˊ」。
  3. ㄅㄚˊㄏㄨˋㄒㄧㄥˊㄖㄨㄥˊㄖㄣˊㄊㄞˋㄉㄨˋㄠˋㄇㄢˋㄐㄩˇㄉㄨㄥˋㄑㄧㄤˊㄏㄥˋㄖㄨˊ:「ㄊㄚㄨㄟˊㄖㄣˊㄏㄣˇㄅㄚˊㄏ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在陸地上行走。
    【例】跋山涉水
  2. 寫於書籍、文章、字畫或碑帖等後面的文字。內容多屬評介、鑑定或考據性質。
    【例】這幅卷軸後面有名家親筆寫的跋,十分珍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陸地行走稱為「跋」。如:「跋山涉水」。《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漢.毛亨.傳:「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2.踐踏。如:「跋胡疐尾」、「跋前疐後」。
3.迴轉。唐.李商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詩:「韓公堆上跋馬時,迴望秦川樹如薺。」《資治通鑑.卷一九一.唐紀七.高祖武德九年》:「(建成、元吉)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元.胡三省.注:「跋馬者,搖駷馬銜,偏促一轡,又以兩足搖鼓馬腹,使之迴走。」
[名]
1.文體名。寫於書籍、文章、字畫或碑帖等後面言簡意賅的文字稱為「跋」。跋文內容多屬評介、鑑定或考據等性質。
2.姓。如五代後梁有跋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跌、滾落。
  2. [[動] ] 賭博。
  3. [[動] ] 擲筊。
音讀: pu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