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韋士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issler, Clark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韋士勒(1870~1947)是美國的人類學家,認為人類學是研究人的科學,包含所有把人類當做社會的動物(social animal)而加以討論的問題。同時人類學是由一群由探索人類起源而生的問題之總名,因此把人類學視為是人類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man)或是一種科學的研究,努力於歷史研究所不及的地方,以期重新發現人類的起源,及其在洪荒之世,即所謂「史前時代」(prehistoric era)之「繁變的境遇」(varying era)。
  他也是美國重要的文化人類學家,對文化問題有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文化可以用一個簡單名詞來解釋,即「文化是一種生活的方式」(culture is a mode of life)。這種概念為研究文化問題的學者所贊同,也是一般一種簡要扼要地對「文化」一詞的解釋。他強調「文化」既然是一種生活的模式,就是人類活動的結果,是累積的,而不是遺傳的。此外,他也認為文化是指人類的習慣與思想之「全部的複合物」(total complex),而這些習慣與思想是從所出生的群體而獲得的,也就是文化便是人類行為的總結。
  他在〔新國際百科全書〕(New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中說:人類的起源,有些是地質學的問題,但人類的存在與否,與其說從遺骸去斷定,毋寧說是常由其「文化的活動」的遺留物或副產物去斷定,例如由某地層中發現了破石器、壞獸骨等物,便當由人類學家審察其物是否人為的,並推論那種人類所有的文化是怎樣,關於該地層的年代及狀況,應當請問地質學家,至於文化的問題和地質學家全無關係,完全屬於人類學家的領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韋士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