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劄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ㄓㄨ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zhá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á
解釋:
[名]
1.書信。同「札」。如:「信劄」。
2.公文。同「札」。如:「劄子」。《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安老爺自從接了調署的劄文,便一面打發家眷到高堰通判任所。」
3.筆記。如清朝趙翼有《廿二史劄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以針刺、削竹刺入。《玉篇.刀部》:「劄,以針刺也。」《醒世姻緣》第三○回:「就是那一等真個尋死的,也不過自恃了有強兄惡父狠弟兇兒,借了他的人命為由,好去打他的家私,毀他的房屋,尸場中好錐子劄他,打官司耗散他的財物。」

2. 公文。如:「劄子」。《字彙.竹部》:「劄,劄子,唐人用以奏事,非表非狀者,謂之劄子。」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唐人奏事,非表非狀者,謂之牓子,亦謂之錄子,今謂之劄子。」《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大尹再三不決。猛省思量:『有告劄文憑是真的。』」《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安老爺自從接了調署的劄文,便一面打發家眷到高堰通判任所。」或作「札」。

3. 書信。同「札」。如:「信劄」。

4. 筆記。如清朝趙翼有《廿二史劄記》。

注音: ㄓ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劄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