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嶺石 - 教育百科
高 | |
嶺 | |
石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高嶺石的英文名稱Kaolinite是源於中國江西省景德鎮附近的高嶺村(Kaoling)。晶體相當細小,多呈假斜方或假六方薄片狀,集合體則作緻密或疏鬆的塊狀或土狀產出。摩氏硬度低(2~2.5),但是比重變化大,主要與其疏密程度有關。若是疏鬆產出者,其比重低於2.0,若是緻密者,比重可達2.60~2.68。光澤亦會隨晶體產出型態而改變,通常呈片狀者,具有珍珠光澤,而塊狀者則具黯淡的土狀光澤。在顏色方面,質純者多呈白色或灰白色,若含有雜質,則顏色會發生變化,而呈現淺黃、淺綠、淺藍、紅色或褐色等。高嶺石乃是諸多黏土礦物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為重要的造岩礦物之一。它屬於次生礦物的一種,主要由長石、雲母或其他的矽酸鹽礦物經過熱水換質或風化作用而來。一般在低溫低壓下,酸性的環境尤其有利於高嶺石的形成,因此,在花崗岩、石英閃長岩等具有酸性性質的火成岩,經風化作用後,常會產生高嶺石。 金門屬於花崗岩區,風化後形成的高嶺石,當地作為粗陶瓷的原料,而在大屯火山區的高嶺土,當地又稱之為白土。 |
|
知識 1: 1~1.99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高嶺石 | |
國內產地: | 大屯火山區(如:北投的復興崗附近、陽金公路沿線) |
國外產地: | 中國的福建省、廣東省、江蘇省、江西省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礦物分類: | 矽酸鹽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Kaolinite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高嶺石(Kaolinite)最初由我國發現,稱之為高嶺土,“Kaolin”之名係由中文譯音而來,西方亦有稱之為“China clay”者。分子式為Al4(OH) 8Si4O10,結晶屬三斜晶系,常見土狀集結物,硬度2,比重2.6,白色,常夾有棕色灰色不純物,條痕色白色,無光澤。其產生多由鋁矽酸鹽(例如長石類)經風化作用或水熱活動所引起分解之結果。大量礦床常形成於花崗岩,正長岩或巨晶岩之長石礦物受水熱之變換,有些礦床形成於花崗岩分解後而再沈積者。在多雨區風化作用旺盛的土壤中,高嶺石常為最普通的矽酸鹽粘土礦物。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高嶺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