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強度廢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igh Level Wast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縮寫為HLW,包括用過燃料本身,或由其經再處理所產生的高強度放射性廢料(狹義)。因高強度放射性廢料的特性須處置,從再處理設施產生的高強度放射性待處理物料、核分裂產物、鋂、鋦等錒系元素、鈾、鈽等抽取殘渣、以及硝酸、鹼基鹽及含鐵、鉻等腐蝕生成物。這些物質的種類數量隨核燃料種類、燃燒度、冷卻期間而不同。雖然有部分的高強度放射性待處理物料,數量極少。但由於含長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質,為了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及公眾的輻射曝露,因此必須與生物圈隔離,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因此將廢液固化成穩定型態,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貯存後再序處置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其方法有(1)廢液經適當的固化處理,貯存於貯存槽中,(2)將廢液轉變成固化體(例如玻璃固化),(3)為了處置,要求化固體應經一段時間的貯存,(4)地層處置時,必須建立適當的處置方法及進行安全評估。
  真正的高強廢料(狹義的),乃指用過核燃料經過再處理設施,除去核燃料合金護套,以化學萃取回收可燃有用成分後,所產生的高強廢液,除複雜高毒害性的萃取溶液化學外,尚包括了核分裂產物,鋂、鋦等錒系元素,鈾、鈽等抽取殘渣,及含鐵、鉻等腐蝕產物。高強廢料操作時,需特別考慮輻射屏障及衰變熱等。因此將廢液固化成穩定型態、裝筒,並經長期(30~50年)中期貯存,以除去大量衰變輻射熱,以減輕爾後工程負擔,後再作一勞永逸的最終處置。雖然高強廢料數量極少,但由於含長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質,為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及公眾的輻射曝露,必須與生物圈長期隔離,如不重行取出的深層地質處置(深過數百公尺之長期穩定大陸岩層建處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高強度廢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