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校三原則(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如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在一九四八年秋季到一九四九年秋季間,公立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高級中等學校」)為維持學校一定的規模,各都道府縣實施大規模的公立高等學校合併案。在合併過程中,有多項共通的原則為各都道府縣所遵守,其中以含「男女共學制」、「綜合制」、「小學區制」(或稱之通學區制)的「京都府三原則」最為著名,因此被稱之為「高校三原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繼中等學校教育改革,實施新的高等學校制度。一九四七年文部省學校教育局在「新學校制度實施整備的介紹」中,計畫創立具有大眾化性質的理想單一學校,接受有意繼續就學的所有學生。但當時的高等學校大多承襲原舊制中等學校的學生、教師及校舍,因而仍沿襲舊校風的男女分班、入學考選制,及普通科與職業科分校等教學制度,不符合新學制的理想;而且實施新學制的最大課題乃是新制學校校地及校舍的確保問題。因而促使日本各都道府縣在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四九年秋季之間,實施大規模的公立學校合併案,而各地實施的情況則不盡相同。
  首先,就「通學區制」而言,為了使高等學校在地方立足生根,並消除學校間的差異性,通學區制最受重視,約有半數的道府縣採用一學區一校的小學區制,其他則採用一通學區內設數所學校的中等規模學區制。其次,普通課程的男女共學制在實施小學區制的地區完全被採用,但在中等規模學區制的縣市中,除了西日本地區外,關東以北仍留有男校、女校,而未完全實施男女共學制;而且有不少縣市採用東京都的男女定額入學制,因而促使男校化、女校化的傾向更急速發展。
  綜合制廣泛地行於西日本的府縣,在都市地區將商業課程、家事課程與普通科並設,在農村地區則採農業課程與普通課程並設的型式較多,但工業課程、水產課程由於設施、設備等關係,不得不採單科學校或與普通科並設的形式。總之,綜合制的實際情況是多課程並設制,且各課程的名額不限定,各校開授含職業教育等多種科目,讓學生入學後,自由選修決定專業類別。然直到一九五五年仍採行此種綜合制的學校,僅剩京都府區域的高校而已。在這「高校三原則」中,最受爭議的是「通學區制」,以選擇學校自由為名,有計畫地讓誇耀名大學錄取率的明星學校盛行,進而由小學區制改採中規模學區制或大學區制的道縣市陸續出現,到一九六七年以後,僅剩京都府採小學區制,直到一九八五年才採行中規模學區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高校三原則(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