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砂熊蟬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高砂熊蟬 Cryptotympana takasagona體型大,為亮黑色。頭部包含眼部之寬度較中胸基部寬,眼大,側緣稍為突出,頭頂前側緣有黃褐色斑點,前頭楯區具有一赭色縱帶;喙管達後足基節前緣。中胸背板的由前緣起具有2條彎曲、細而明顯的帶紋;叉狀突起隆起,中央較平。前、後翅透明,基部黑色,稍微超過翅基室,翅基室略呈寬三角形,沿橫脈區域不具顏色;翅脈基部綠赭色,端部黑褐或黑色。雄蟲音箱蓋幾乎為紅褐色。成蟲出現於5~10月;本種於台灣數量族群數量大,並廣泛地分布於平地至山區(1200m)。其鳴聲為“shik shik shik shik...”。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 Lee & Hayashi(2003)及 Chou et al.(1997)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高砂熊蟬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科名: 蟬科
中文亞科名: 蟬亞科
中文族名: 裸蟬族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種小名: takasagona
拉丁屬名: Cryptotympana
拉丁亞科名: Cicadinae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總科名: Cicadoidea
拉丁科名: Cicad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中文總科名: 蟬總科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目名: Auchenorrhynch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
台灣分布地點: 平地至山區
中文亞目名: 頸喙亞目
中文目名: 半翅目
拉丁目名: Hemiptera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族名: Tibicenini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高砂熊蟬
英文名: Cryptotympana takasagona
描述:
本種為台灣最普遍常見的蟬之一。身體有金屬光澤且平滑,全身密生容易掉落之銀色鱗毛。具黑色複眼,複眼內有小黑斑分佈,下緣略有淡藍色;單眼為淡紅色。本種中胸背板發達,具橙色且內緣重疊之腹瓣,腹瓣兩側及胸部腹面有白粉布滿。足為黑色,中後足基節有大的淡褐色斑紋、後足脛結有長的淡褐色斑紋、跗節也有淡褐色斑紋。翅整體透明,前翅翅基處有黑色斑紋,且以前翅結節線為界,以內之翅脈為綠色,以外為黑褐色。雄蟬尾節大,體長約36-40mm,前翅長約50-52mm。雌蟬腹部尾節膨大且有紅褐色斑紋在尾節兩側,位於產卵管上方的腹部第七腹板有明顯的V型凹陷,體長約38-41mm,前翅長約47-52mm。
分布:
廣布於本島及綠島。另亦分布於中國福建。
作者: 陳彥霖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