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卵首鱈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卵首鱈
英文名: Squalogadus modificatus
描述:
頭相當大而圓,腹部亦彭大,尾部細長,整個身體狀似蝌蚪。眼位於上頜前部上方,相當小,僅約為頭長之1/10。口部下位,不具下頜鬚。第一鰓弓外側鰓耙平板狀,其下方與鰓腔相連。頭部具不規則且帶小棘的鱗片。單一背鰭,鰭條相對低矮,無硬棘;臀鰭基部亦相當長;腹鰭存在,相當小,具有5根鰭條。體呈灰黑色。(何宣慶、林沛立編寫 2012/12)
分布:
分布於大西洋及印度-太平洋區。臺灣主要發現於西南部的南海水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Squalogadus modificatus (Gilbert et Hubbs, 1916)
形態:
頭部圓形甚大,寬而柔軟,佈滿弱而小的櫛鱗。眼小,眼睛正前方有一黏液腔。吻短圓鈍,口下位,從頭部腹面看嘴呈倒U型,上頜齒列中間有一明顯裂縫。無頦鬚,齒細小呈顆粒狀,多行排列成齒帶。背鰭一個低而長,無鰭棘;胸鰭,腹鰭及臀鰭均短小而不發達,頭部及腹部為深棕色,其餘部分淺棕色。體部有特化鱗片,其棘刺長呈豎立狀;鱗片排列不重覆成覆瓦狀。
分布:
除寒帶區域外,三大洋海域均有分布。
生態習性:
分布於800~5,000公尺深之海域,但通常出現在900~1,400公尺左右。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於深海床之泥沙底質,有日夜垂直洄游行為,在繁殖季節或覓食時會游至較淺的海域,肉食性,以小型蝦蟹為主食。數量稀少、罕見。為單型種。
利用:
僅有學術價值。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首目: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科: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卵首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