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鉤吻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m (Jordan & Oshima, 1919)
形態:
身體紡錘形且側扁。口大、為端位,可達眼睛後緣的下方;上顎口緣由前上顎骨和上顎骨所組成,上顎骨較寬,後緣蓋及下頜骨;雄魚口裂更大,上下頜稍具鉤形。體被細小的圓鱗,頭部則不被鱗片。背鰭單一,軟條數12-15;背鰭稍後方有一脂鰭;臀鰭軟條數11;腹鰭具腋突;尾鰭叉形。背部黑青綠色,腹部銀白,體側中央有9個橢圓形雲紋斑點,終生不褪,側線上方散佈約10-30個小黑點。本種和日本、韓國及中國東北地方所產的櫻鱒Oncorhynchus masou極為相似,因此認為本種是台灣特有的亞種而尚未至種的層級。
分布:
本種是本省特有亞種,僅產於大甲溪上游環山村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溪流。目前只有在嚴格保護的七家灣溪部份流域中才可見到少數族群。
生態習性:
陸封型魚種。原本為溫帶冷水性魚類,適宜生活的水溫在15℃以下,推論是冰河時期遺留在台灣高山溪流的特殊魚種。性兇猛,以水生昆蟲及小魚等為食。活時呈半透明,死後即呈乳白色。以小魚、甲類類及浮游動物為食。
利用:
屬於國寶級的珍稀魚種,是受保育的種類。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鮭目(Order Salmoniformes)
首目:
原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rotacanthopterygii)
科:
鮭科(Family Salmonidae),Salmonid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台灣鉤吻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