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腳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lack-footed Ferret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Mustela nigripes (Audubon and Bachman, 1851)
形態:
體色為黃棕色,腹部顏色較淺,前額、吻端和喉部幾近白色,頭頂和背中央褐色,臉上具橫過兩眼的帶狀紋、腳和尾部末端1/4處為黑色;頭軀幹長38~50公分,尾長11.4~15公分,雌性體重764~854公克,雄性964~1,078公克。
分布:
加拿大阿爾伯特和薩斯克川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東北部與德州。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在中短草的草原,與草原犬鼠關係密切,會利用牠們的窩穴,並以牠們為食物,所以通常只在草原犬鼠出現的地區活動,族群密度大約每50公頃的草原犬鼠群聚有1隻黑腳貂;通常獨居,夜間活動為主,一晚的活動距離可達1,406公尺,聽覺、嗅覺和視覺都很好;圈養下的交配季為3~4月,懷孕期42~45天,野外一胎產仔數1~6仔,平均3.3隻,幼獸7月初出窩穴,9~10月離開母獸獨立,1歲後性成熟,圈養下可活12年。黑腳貂曾經普遍分布於北美的大草原區,但在20世紀因為大量撲殺草原犬鼠之故,使其數量大幅下降,幾近滅絕,目前正在以人工繁殖的方式增加其僅存族群的個體數,並嘗試重新引進到野外棲地的計畫,目前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瀕危物種。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科: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黑腳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