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INNOPAC系統 - 教育百科
I
N
N
O
P
A
C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NOPAC
作者: 林呈潢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INNOPAC是由美國Innovative Interface Inc.(以下簡稱III公司)1989年開發完成的整合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系統包括編目、流通、採訪、期刊管理、線上公用目錄等五大子系統。
  III公司於1978年由任職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圖書館的兩位館員所創立,早期是以設計介面軟體為主,第一項產品是開發OCLC與CLSI的線上資料傳輸介面,用以互傳書目中心(Bibliographic Utility)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間的書目資料。1979年陸續開發完成與RLIN、UTLAS的線上資料傳輸介面。1981年,完成採訪與期刊管理作業系統,命名為INNOVACQ,此套系統目前在美、加地區仍有近200個圖書館繼續使用。1983年,增加線上公用查詢目錄(OPAC)及編目系統,開始遵循國際上資料建檔及傳輸標準,並轉換所開發的系統為Unix開放性操作系統。1989年,推出連接參考資料庫介面,並將線上公用查詢系統、編目、流通、採訪、期刊等五大系統予以整合成為一個整合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正式取名為INNOPAC。
  INNOPAC於1991年進入臺灣地區,開始發展處理中日韓文系統功能,至1994年7月,臺灣地區共有中央研究院等12所學術性圖書館採用。
  INNOPAC除五大子系統外,並有電子郵件、視聽資料預定/排程(Materials Booking)、指定參考書管理、連接其他資料庫、連接參考資料庫等系統功能,其系統特色歸納如下:
  (一)系統功能完整,各子系統完全整合。
  (二)全世界版本一致,配合自動化趨勢持續更新系統版本,加入新的系統功能。
  (三)完整的圖書館自行管理系統,系統操作軟體均已納入應用軟體,管理者可以不必了解程式語言即能使用管理系統。
  (四)可處理多種MARC的資料。
  (五)具備轉入/出資料多種介面。
  (六)系統可一次或分階段性購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INNOPAC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