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皮洛伯洛斯舞蹈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ilobolus Dance Theatre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成立於1971年,由摩西.潘得頓(Moses Pendleton)、約翰生.沃爾肯(Jonathan Wolken)及艾麗森.伽斯(Alison Chase)等三人共同創立。1972年該團演出《奧塞羅》(Ocellus),肢體如雕刻般的變化與非常人所能及的疊羅漢特技,並加入一些含有自傳性的術語是早期該團的舞蹈特色。舞團的風格一直不斷地在變,1974年的作品《西歐那》(Ciona)強調將特技融合在舞蹈中,後來轉往心靈層面的探索;如1975年的《無題》(Untitled),帶給該團革命性的新嚐試。1985年的《布蘭詩歌Ⅱ》(Carmina Burana Ⅱ)及1986年的《土地邊緣》(Land´s Edge),均帶給觀眾驚喜。為舞團成長,更外請客座編舞家為舞團注入新生命。舞團成立以來足跡已遍及全球;1973年首度出國到愛丁堡舞蹈節演出,即贏得蘇格蘭獎,以及1975年的柏林市民獎。1978年美國聯邦政府贊助至印度、阿富汗,及斯里蘭卡等地演出。同時該團擁有的舞碼經常被美國其他著名的舞蹈團演出;如「傑佛瑞芭蕾舞團」、「費爾得芭蕾舞團」、「俄亥俄芭蕾舞團」、「哈特福特芭蕾舞團等」。近來更在倫敦的莎德斯威爾斯劇院、羅馬的提特羅、奧林匹克劇院、哥本哈根的地佛利劇院贏得佳評。除演出之外,該團也同時以許多不同的風貌出現於電視頻道上:如PBS的「美國舞蹈」及「偉大的表演」等系列節目,晚間節目「今夜」及晨間節目「芝麻街」。除美國本土以外,法國、丹麥、加拿大,及阿富汗國際新聞網上也有其足跡。
參照: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88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皮洛伯洛斯舞蹈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