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九年之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九年之畜是說一個國家要有三十年通盤計畫,國用量入為出,才會有九年積畜,以便凶歲時可以移用,待豐年隨即補足,以免人民有飢寒之虞。主持國家大計者,須有深謀遠慮,常以有餘待不足,民樂君乃得有其樂。〔禮記.王制〕:「冢宰制國用,……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無六年之畜曰急,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末句謂殺牲盛餵以食,食時有樂隊伴奏。據〔周禮.天官冢宰〕中記載膳夫之職云:「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樂侑食。」而若非有九年之畜,天子欲「日舉以樂」,當該有所不安。孫希旦〔禮記集解〕解說:「以三十年之通,則國與民皆有九年之畜,其藏富於民者既足,以為凶年之備,而國有餘儲,又可以行蠲免,賙囏扼,故雖有凶旱水溢,而民無食菜之饑色也。如此,然後天子之食;每日一舉,而侑之以樂。」又引述應鏞之語云:「此非謂旱乾水溢亦不廢樂也,謂既有三十年通制之規模,雖凶災而民不病,則常時可以舉樂耳。」文中說周代制定國家總預算之基本原則,除在政教上須禁止人民淫佚奢侈,注重儲蓄,三年可以餘出一年之糧,九年可以餘存三年之糧,即使連年災荒,也有恃無恐,君主預先充分籌畫,即使為樂,也是後天下之樂而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九年之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