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劉銘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ú míng chuán
解釋:
人名。(西元1836~1895)字省三,安徽省合肥人,清末軍事家和政治家。劉氏性情豪爽,文武兼備,同治年間隨李鴻章平定太平天國、捻亂。光緒十年(西元1884),劉氏兩度擊退法軍,使臺灣轉危為安。後臺灣改設行省,出任首任巡撫。任內針對時勢,推行新政,設西學堂、撫定番人、開拓山林、獎勵農畜、開發礦產等,尤其致力於煤礦、輪船、電信、鐵路等四大建設,奠定臺灣現代化的基礎。病卒,享年六十,諡號壯肅。著有《大潛山房詩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劉銘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葉憲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劉銘傳(1838~1896)為清代首任臺灣巡撫,推行新政,興辦學校,貢獻極大。據連橫〔臺灣通史.列傳五〕載:劉銘傳,字省三,安徽合肥人也。少任俠,洪軍之役,湘鄉曾國藩奉詔辦團練,銘傳從之,歷戰有功。同治元年(1862),李鴻章募淮勇,聞其名,以為管帶。……光緒十年(l884)越南之役,法軍犯臺灣,勢危迫,詔任督辦臺灣事務大臣。……(光緒)十一年九月,詔設臺灣省,……詔以銘傳為巡撫;十二年夏四月就任。
  劉銘傳自光緒十年來臺領軍抵抗法軍進犯,即因熟悉臺灣事務而就任臺灣設省後首任巡撫。在四年任期中,劉銘傳在臺推行新政,大凡計有:(1)建築砲臺,設軍械機器局、火藥局、水雷局以加強防務;(2)清賦以增財源;(3)設撫墾局、番學堂,布隘勇制,以理番政;(4)籌郵務、架電線、築鐵路(基隆至新竹),以利交通;(5)購商輪以興臺灣貿易;(6)興辦腦務(樟腦)、煤務兩局以謀工商;(7)創西學堂、電報學堂,一新臺灣教育。惜劉銘傳在臺新政,未為中土保守分子所接納,在其稱病請辭後,後繼巡撫邵友濂一反劉銘傳之作風,加以財政一籌莫展,乃致新政停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劉銘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