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廣學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
作者: 伍振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廣學會原名同文書會(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Christian and General Knowledge Among the Chinese),係光緒十三年(1887)由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韋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成立於上海。光緒十八年中文名改為廣學會,英文名則於光緒三十三年改為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首任董事長為哈德(Robert Hart);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則於光緒十七年(1891)起任總幹事,前後達二十五年之久。民國二十六年(1937)始由國人朱立德代理。抗日戰爭期間,一度併入成都的基督教聯合出版社,勝利後再遷回上海。該會標榜「以西國之學廣中國之學,以西國之新學廣中國之舊學」。
  廣學會之發起人不盡為傳教士,尚包括當時在上海有名的西方人士。設立的目的是以編輯新書、介紹西洋文化、啟發民智為主。他們認為中國對外人不友善,乃因懷疑西人來華存有野心,破除此說之道,是表明他們來華動機在於助華富強,並宣稱其通商、傳教實為利人利己之事。他們推廣西學係以出版報刊、雜誌為主。光緒十五年[萬國公報]復刊,雖仍由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主編,但此後則成為廣學會的機關報;該會另印行淺易畫報供婦孺閱讀,書刊銷售以沿海沿江一帶交通便利之處為多。
  廣學會的主要活動有徵文、演說、出版書刊等。其中每月出版[萬國公報],論說以翻譯為主,附帶各國新聞,甲午戰後更側重經世之學及變法芻議;最暢銷之書籍為李提摩太所譯的[泰西新史攬要](Mackenzie's History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與林樂知的[中國戰紀本末];其他書籍主要作者皆為英、美傳教士,內容多為宗教宣傳、常識、醫學知識介紹等。
  廣學會的傳教士不僅參加該會之活動,亦參加中國教育會及其他委員會之活動;他們鼓吹變法,甲午之戰前後均側重於教育、改革考試制度,並曾以該會名義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向總署呈遞[速興新學條例],內容包括六項:設圖書館、定學校章程、改考試制度、廣布學報、妥籌經費、鼓舞人才等。綜觀西人鼓吹變法,重點實在改革教育。
  廣學會對改革教育的建議,可分建學校、立學制及增學科三項。他們主張於各大都市興建現代化學校、延請各科專門人才為師,依次晉升,優者則選出洋留學;並建議建立三級學制,即小、中、大學,在各鄉鎮遍立蒙學館及各級學堂。在考試方面,則主張加考西學,亦有主張另立新科者;林樂知更撰[治安新策],強調「以教育英才為第一義」。要之,他們的建議重點多集中於教育改革及改革考試制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廣學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