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推論(科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ferring
作者: 毛松霖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推論又名「推理」;推論與預測不同,後者偏重在未來性與必然性;前者則著重在過去性與可能性。預測是強調根據經驗統計數據或理論,這一事件未來八九不離十地必然會有趨勢或結果作一預報。例如:若一電梯纜繩斷掉,則乘客必將以自由落體運動方式下墜。這是依據理論與充分的實驗經驗所作的預測;又如:如果颱風的路徑不變的話,它登陸後必帶來強大的風力與豪雨,這也是根據現在的天氣圖與理論依據以及多年的統計資料所作預報,偏重於將來性與必然性的判斷。而推論則強調因果關係的推理,是由目前已發生的事,根據常理或因果關係或理論對為何發生這件事件作各種推想。因此它是針對過去已發生的事,推想其可能的原因。由於可能原因不會僅有一種,因而推論是強調其可能性,並不保證有八九不離十的準確,因此推論可說是根據因果關係或其它理論,能對此一事件發生的原因作一種以上合理的推想的能力。
  推論最怕武斷,因為造成某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或合理解釋不僅一種。武斷的推論常是一種以偏概全斬釘截鐵的結論,在科學探討上非常不可取,也違背科學探討尋求真相的精神。因此在科學的學習上,推論的過程技能是亟須培養的一種能力。
  下列數項有關培養推論能力的要領是值得參採的:
  1.能指出觀察與推論的不同;
  2.從一個觀察中,能夠作出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推論;
  3.能辨別支持推論的觀察;
  4.針對別人的推論,能夠想出更多可能的推論;
  5.能指出或演示驗證考驗推論能否成立的觀測事項;
  6.根據觀測結果區辨那些推論是可接受的,那些是應拒絕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推論(科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