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棉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ˇㄇㄨˋㄇㄧㄢˊㄘㄠˇㄇㄧㄢˊㄌㄧㄤˇㄓㄨㄥˇㄇㄨˋㄇㄧㄢˊㄎㄞㄔㄥˊㄏㄨㄥˊㄙㄜˋㄏㄨㄚㄓㄨㄥˇㄗˇㄇㄧˋㄅㄟˋㄇㄧㄢˊㄇㄠˊㄉㄢˋㄑㄩㄝㄕㄣㄙㄨㄛㄒㄧㄥˋㄅㄨˋㄧˊㄈㄤˇㄎㄜˇㄩㄥˋㄗㄨㄛˋㄇㄧㄢˊㄅㄟˋㄓㄣˇ˙ㄊㄡ˙ㄉㄜㄊㄧㄢˊㄔㄨㄥㄘㄞˊㄌㄧㄠˋㄧㄣㄏㄨㄚㄙㄜˋㄇㄟˇㄌㄧˋㄑㄧㄝˇㄕㄥㄓㄤˇㄖㄨㄥˊㄧˋㄔㄤˊㄓˊㄨㄟˊㄒㄧㄥˊㄉㄠˋㄕㄨˋㄧˇㄍㄨㄥㄍㄨㄢㄕㄤˇㄘㄠˇㄇㄧㄢˊㄍㄠㄩㄝㄌㄧㄤˇㄙㄢㄔˇㄓㄨㄥˇㄗˇㄕㄤˋㄇㄧˋㄅㄟˋㄅㄞˊㄙㄜˋㄔㄤˊㄇㄠˊㄔㄥㄨㄟˊㄇㄧㄢˊㄏㄨㄚ」,ㄎㄜˇㄍㄨㄥㄈㄤˇㄕㄚㄩㄥˋ
  2. ㄧˇㄇㄧㄢˊㄓˋㄔㄥˊ˙ㄉㄜㄖㄨˊ:「ㄇㄧㄢˊㄅㄨˋ」、「ㄇㄧㄢˊㄅ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án
解釋:
  1. 植物名。錦葵科草錦屬,小喬木或灌木。枝紫色細長,圓柱形。葉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有小尖刺,邊緣反卷。花大,深豔紫色,基部有紫色斑點。果實成熟綻裂後會脹出絮狀的纖維和絨毛,除去種子後,稱為棉絮或棉花,可用以紡紗、織布、製紙或作醫療用的脫脂綿。種子可榨油供工業用或食用。
    【例】棉是具有經濟價值的作物,目前主要產於中國大陸、美洲和印度等地區。 △木本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án
解釋:
[名]
植物名。木棉科「木棉」和錦葵科「棉花」、「陸地棉」及「草棉」等種子具棉毛之植物的統稱。參見「木棉」、「草棉」條。
[形]
1.用棉絮製的。如:「棉衣」、「棉被」。
2.微薄。同「綿」。如:「棉薄」、「棉力」、「棉薄之力」。清.徐珂《清稗類鈔.棍騙類.騙押櫃銀》:「吾力棉,未能為子有所籌。」《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兄弟只好勉竭棉力,捐一百銀子,附附驥的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草棉。草本植物。葉分三至五裂不等。花色為淡黃色,果實熟了以後則會裂開,露出其中的白色棉絮及種子數粒。棉花供應紡織工業作為原料,種子可以榨油,供作食用。
音讀: biâ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