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球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ㄩˋ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qiú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ㄢˊㄒㄧㄥˊ˙ㄉㄜㄌㄧˋㄊㄧˇㄨˋㄖㄨˊ:「ㄆㄧˊㄑㄧㄡˊ」、「ㄌㄢˊㄑㄧㄡˊ」、「ㄕㄨㄟˇㄐㄧㄥㄑㄧㄡˊ」。
  2. ㄓㄨㄢㄓˇㄉㄧˋㄑㄧㄡˊㄖㄨˊ:「ㄑㄩㄢˊㄑㄧㄡˊ」、「ㄋㄢˊㄅㄢˋㄑㄧㄡˊ」、「ㄅㄟˇㄅㄢˋㄑㄧㄡˊ」。
  3. ㄑㄧㄡˊㄓㄨㄤˋㄊㄧˇㄖㄨˊ:「ㄧㄢˇㄑㄧㄡˊ」。
  4.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ㄑㄧㄡˊㄓㄨㄤˋ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ㄌㄧㄤˇㄑㄧㄡˊㄇㄠˊㄒㄧㄢˋ」、「ㄌㄧㄤˇㄑㄧㄡˊㄅㄧㄥㄑㄧˊㄌㄧ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ú
解釋:
  1. 數學上指以半圓的直徑為軸,使半圓旋轉一周而成的立體。由球心至表面各點距離皆相等。
    【例】球體
  2. 圓形或球形物的通稱。
    【例】棉球、籃球、紅血球
  3. 專指地球。
    【例】全球、環球、北半球
  4. 量詞。計算球狀物的單位。
    【例】兩球毛線、兩球冰淇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ú
解釋:
[名]
1.美玉。《書經.禹貢》:「厥貢惟球、琳、瑯玕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說文解字.玉部》:「球,玉也。」
2.玉製的打擊樂器。《書經.益稷》:「戛擊鳴球,摶拊琴瑟以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泉石激韻,和若球鍠。」
3.數學上指以半圓的直徑為軸,使半圓旋轉一周而成,且由中心至表面各點距離皆相等的立體。如:「球體」。
4.球形或似球形的物體。如:「地球」、「彩球」、「煤球」、「紅血球」。
5.球類運動中所用的主要器材。如:「籃球」、「棒球」、「乒乓球」、「橄欖球」。
6.量詞。計算球狀物的單位。如:「兩球毛線」、「兩球冰淇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here
作者: 黃明哲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一個幾何空間裡和某一固定點有相同距離的所有點之集合。若是比一定距離皆小的所有點之集合將構成實心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û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圓形立體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