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學研究綱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s
作者: 謝青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科學研究綱領是由英籍匈牙利著名的數學哲學家和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1922~1974)所提出的理論,以作為其「精緻否證論」(sophisticated falsificationism)主要的內涵。
  拉卡托斯認為任何理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繫,具有嚴密的內在結構的完整理論系統。此正是「精緻否證論」不同於「素樸否證論」(naive falsificationism)的一個重要特徵,即:用理論系列的概念取代理論的概念。他將這個理論系列稱為「科學研究綱領」。
  拉卡托斯更進一步闡述了科學研究綱領的內在結構,是由下列四個相互聯繫的部分所組成:
  1.最基本的理論所構成的「硬核」(hard core),亦即整個研究綱領的基礎理論部分。它是不許改變與不容反駁的,因為它若是被否定,否則整個研究綱領均會發生動搖。
  2.由許多輔助性假說(auxiliary hypotheses)所構成的「保護帶」(protective belt),亦即研究綱領的硬核保護帶。它是由許多輔助性的假設構成,因而它又稱為「輔助性假設保護帶」,其職責就是竭盡所能地使硬核不受經驗事實的反駁,甚至即使保護帶全部被改變、替換。
  3.禁止反駁硬核的經驗或理論成立的「消極啟發法」(negative heuristic)。禁止科學家把經驗反駁的矛頭指向硬核,而將其轉向保護帶,並藉保護帶的修正、調整,使硬核免於遭到反駁。
  4.鼓勵支持硬核的經驗或理論成立的「積極啟發法」(positive heuristic)。與消極啟發法相反,它提倡並鼓勵科學家通過精簡、修改、增加或完善的輔助假設等方法,竭力發展科學研究綱領。
  拉卡托斯指出:只有以科學理論系列或科學研究綱領為對象,才能正確地理解和闡明科學的韌性和科學發展的繼承性等問題。
  但是拉卡托斯也提出,沒有一個科學研究綱領是永遠進步的,當一個綱領處於退化,並有另一個更有效的新綱領出現時,就必須淘汰舊的綱領。因此整個科學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科學研究綱領的競爭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學研究綱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