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素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ㄞˊㄙㄜˋㄖㄨˊ:「ㄙㄨˋㄈㄨˊ」、「ㄙㄨˋ」、「ㄙㄨˋ」。
  2. ㄓˊㄆㄨˊㄨˊㄏㄨㄚˊ˙ㄉㄜㄑㄧㄥㄉㄢˋ˙ㄉㄜㄖㄨˊ:「ㄆㄨˊㄙㄨˋ」、「ㄙㄨˋㄓㄨㄤ」、「ㄙㄨˋㄐㄧㄥˋ」。
  3. ㄕˋㄨˋ˙ㄉㄜㄅㄣˇㄓˊㄖㄨˊ:「ㄧㄣㄙㄨˋ」、「ㄩㄢˊㄙㄨˋ」、「ㄙㄜˋㄙㄨˋ」。
  4. ㄧˊㄒㄧㄤˋ˙ㄉㄜㄆㄧㄥˊㄔㄤˊ˙ㄉㄜㄖㄨˊ:「ㄆㄧㄥˊㄙㄨˋ」、「ㄙㄨˋㄒㄧㄥˋ」、「ㄙㄨˋㄓˋ」、「ㄙㄨˋㄖˋ」、「ㄙㄨˋㄩㄢˋ」、「ㄙㄨˋㄅㄨˋㄒㄧㄤㄕˋ」。
  5. ㄈㄟㄏㄨㄣㄒㄧㄥ˙ㄉㄜㄕˊㄨˋㄩˇ「葷」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ㄙㄨˋㄕˊ」、「ㄊㄚㄒㄧㄤˋㄌㄞˊㄙ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白色的生絹。
    【例】織素
  2. 白色的。
    【例】素絲、素錦
  3. 樸質無華、清淡。
    【例】樸素、素妝、素淨
  4. 空的、平白的。
    【例】尸位素餐
  5. 事物的基本成分、性質。
    【例】因素、元素、色素
  6. 一向的、平日的。
    【例】平素、素志、素行
  7. 用絹帛寫的書信。
    【例】尺素
  8. 蔬菜性食物。與「葷」相對。
    【例】禮佛吃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2.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3.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4.真情、真誠。通「愫」。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
5.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形]
1.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2.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3.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副]
1.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2.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ò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樸實無華,沒有複雜的裝飾。
  2. [[名] ] 不是屬於肉類、葷菜類的食物。
  3. [[形] ] 本質、原本的,不加裝飾。
  4. [[時] ] 平常、夙昔。
  5. [[名] ] 事物的基本成分。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