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羽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ㄩˇ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ㄧㄠˇㄌㄟˋㄕㄣㄕㄤˋ˙ㄉㄜㄇㄠˊㄖㄨˊ:「ㄩˇㄇㄠˊ」。
  2. ㄧˇㄩˇㄇㄠˊㄓˋㄔㄥˊ˙ㄉㄜㄖㄨˊ:「ㄩˇ」、「ㄩˇㄕㄢˋㄍㄨㄢㄐㄧㄣ」。
  3. ㄋㄧㄠˇㄌㄟˋ˙ㄉㄜㄉㄞˋㄔㄥㄖㄨˊ:「ㄩˇㄗㄨˊ」。
  4. ㄉㄤˇㄩˇㄊㄨㄥˊㄉㄤˇㄈㄨˋㄏㄜˊ˙ㄉㄜㄖㄣˊㄉㄨㄛㄓˇㄈㄨˋㄘㄨㄥˊㄨㄟˊㄜ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ㄊㄚㄏㄢˋㄊㄚ˙ㄉㄜㄉㄤˇㄩˇ˙ㄇㄣㄓㄨㄥㄖˋㄅㄨˊㄨˋㄓㄥˋㄧㄝˋㄨㄟˊㄈㄟㄗㄨㄛˋㄉㄞˇ。」
  5. ㄩˇㄏㄨㄚˋㄉㄜˊㄉㄠˋㄔㄥˊㄒㄧㄢㄖㄨˊ:「ㄓㄜˋ˙ㄍㄜㄍㄨˋㄕˋ˙ㄉㄜㄐㄧㄝˊㄐㄩˊㄕˋㄓㄨˇㄐㄩㄝˊㄩˇㄏㄨㄚˋㄔㄥˊㄒㄧㄢ˙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鳥類的長毛。
    【例】羽毛
  2. 以羽毛製成的。
    【例】羽衣、羽扇綸巾
  3. 鳥類或飛蟲的翅膀。
    【例】蟬羽
  4. 鳥類的代稱。
    【例】奇禽異羽
  5. 古代舞者拿在手上的雉尾。
    【例】戈羽、干羽
  6. 同黨、朋友、徒眾。
    【例】黨羽
  7. 古代五音之一。
    【例】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晉.陶淵明〈詠荊軻詩〉)
  8. 借指箭。
    【例】羽獵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鳥類的毛。《易經.漸卦.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韓非子.解老》:「人無毛羽,不衣則不犯寒。」
2.鳥類或飛蟲的翅膀。《禮記.月令》:「鳴鳩拂其羽,戴勝降于桑。」漢.張衡〈七辯〉:「京城阿縞,譬之蟬羽。」
3.鳥類的代稱。如:「羽族」。《文選.曹植.七啟》:「野無毛類,林無羽群。」
4.古代舞者拿在手上的裝飾物,以雉尾製成。《淮南子.時則》:「命樂師脩鞀鼙玲瑟管簫,調竽曕,飾鐘磬,執干戚戈羽。」
5.古代五音之一。《呂氏春秋.孟冬紀.孟冬》:「其蟲介,其音羽。」晉.陶淵明〈詠荊軻詩〉:「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6.箭。《文選.鮑照.擬古詩三首之一》:「留我一白羽,將以分虎竹。」唐.王涯〈隴上行〉:「負羽到邊州,鳴笳度隴頭。」
7.同黨、朋友、嘍囉。如:「黨羽」。《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立有閒,時季羽在側。」
8.釣魚用的浮標。《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魚有大小,餌有宜適,羽有動靜。」
9.姓。如春秋時鄭國有羽頡。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以羽毛製成的。如:「羽扇綸巾」。《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ú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