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艾羅爾,斐迪那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rold, Ferdinand (1791-1833)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卒於巴黎。他是十九世紀著名的法國喜歌劇作曲家。自幼隨父學鋼琴,1806年進巴黎音樂學院跟隨阿道夫.阿當(A. Adam, 1803-1856)的兒子路易士.阿當(Louis Adam)學鋼琴,與克洛伊采(R. Kreutzer, 1766-1831)學小提琴,和卡提爾(Charles-Simon Catel)學和聲,1810年獲鋼琴演奏首獎,1811年他隨梅裕爾(Etienne Méhul, 1763-1817)學作曲,並受到其師的影響很大。1812年艾羅爾的鋼琴演奏獲羅馬大獎,1813年他開始寫作第一部歌劇《La Grovent□ di Enrico Quinto》,1815年他與作曲家玻瓦丟(F. Boieldieu, 1775-1834)合作,編寫歌劇《Charles di France》,1817年他發表喜歌劇《Corinne au Capitale》非常成功,其後發表一系列的作品。從1823年開始是他創作的成熟期,重要的作曲包括:《拉絲悌尼耶》(Lasthénie, 1823)。《新婚》(Marie, 1826)。《海盜》(Le Corsaire, 1831)等。《桑帕》(Zampa, 1831)和《死亡凋謝之讚美詩》(Hymne aur Defueillet, 1831)。他也創作了五部芭蕾音樂:《夢遊的女人》(La Somnambule, 1827),編舞斯可力伯(Scribe)和歐梅(Aumer)。《阿契朵芙和佐岡》(Astolphe et Joconde, 1827),編舞歐梅。《麗娣》(Lydie, 1828),編舞歐梅。《女大不中留》(La Fille Mal Gardée, 1828),編舞道貝瓦(Dauberval)與歐梅。《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1829),編舞斯可力伯與歐梅。《鄉村婚宴》(Le Noce de Village, 1830)。其中以《夢遊的女人》和《女大不中留》的音樂最為傑出。《夢遊的女人》之音樂充滿戲劇性,後來被羅曼尼(F. Romani)取用該劇本改編為貝利尼(V. Bellini, 1801-1835)的歌劇《夢遊病者》(La Sonnambula, 1831)。《女大不中留》的音樂一部份是採自當時的流行曲調,另一部份是艾羅爾自己的創作,這部芭蕾音樂散發出一種青春活力及清新的喜悅感。除了喜歌劇和芭蕾外,他還創造鋼琴曲,交響曲,協奏曲和四重奏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艾羅爾,斐迪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