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表徵 - 教育百科
ˇ
biǎo zhē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ǎo zhēng
解釋:
  1. 事實的表現足以證明某種意義。
    【例】國民平均所得的高低是國家開發進步程度的表徵。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表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ǎo zhēng
解釋:
事實表現足資徵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原夫載籍之作也,必貫乎百氏,被之千載,表徵盛衰,殷鑒興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表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presentation
作者: 陳聰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布魯納(J.S. Bruner)對兒童認知成長研究時提出表徵的一個概念,指一套規則的系統,藉這個系統,個體將外在環境中重覆發生事項的外顯特徵,歸納成一種簡約及易於掌握的方式,加以保留。
  表徵的內涵可分兩方面說明:(1)就歷程言,是媒介的運用。布魯納以為人類經由動作(action)、影像(imagery)及符號(symbol)等三種途徑,將經驗融入內在的模型中,並分別以 「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影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及「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代表三種認知模式,並代表認知發展的三個階段。(2)就結果言,是指目的物。布魯納認為表徵能說明所代表的目的物。如人所說出的話,可以指導某種行動,這是藉語言來表示動作的次序,因此符號可用來代表動作。同樣的,一幅圖畫或影像也可作為某種行動的指導。
  影像及符號兩種認知方式都具有表徵作用是較明顯的。但對於布魯納所提出「動作表徵」以及動作行為具有表徵作用的說法,皮亞傑(Jean Piaget)便表示懷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表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