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輪鏈頭帕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輪鏈頭帕Plococidaris verticillata又名為輪刺棘頭帕,在頭帕科Cidaridae中屬於小型的海膽種類,體殼直徑通常只有2~3公分。本種的體殼口部及圍肛部扁平,側面輪廓呈圓形或五角形,最大殼徑約4公分。頂系極大,可達直徑的50%左右;生殖板、圍肛板及管足孔對呈深綠色,體殼呈淺灰綠色,大疣顏色較深。大棘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圈齒輪狀(或皇冠狀)突起,棘頂也有一圈小齒輪狀突起。本種僅出現於珊瑚礁區,棲息於珊瑚的分枝間或珊瑚砂上,以捕食苔蘚蟲、水螅、有孔蟲等小生物為食。 本物種廣泛分布於整個印度-太平洋海域,西起非洲桑吉巴,經東非到斐濟及夏威夷群島,北從日本南部到澳洲東岸都有分布。從低潮帶到水深50公尺左右都有分布。台灣則偶而可在東北角及墾丁的珊瑚礁區發現,並不常見,但在貝殼行及特產店所販賣的頭帕科海膽乾標本中,卻是最為常見的種類之一。一般販賣的空殼直徑大多在1~2公分之間,而且絕大部分的頂系都已破損。
知識 1:
朝下(Under)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輪鏈頭帕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中文屬名: 鏈頭帕屬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頭帕科
棲所環境: 珊瑚礁區
拉丁種小名: verticillata
拉丁屬名: Plococidaris
中文綱名: 海膽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Cidaridae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分布深度: 0~1m 潮間帶及潮池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西起非洲桑吉巴,經東非到斐濟及夏威夷群島,北從日本南部到澳洲東岸
台灣分布地點: 東北角
中文目名: 頭帕目
拉丁目名: Cidaroida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輪鏈頭帕
英文名: Plococidaris verticillata
描述:
輪鏈頭帕Plococidaris verticillata又名為輪刺棘頭帕,在頭帕科Cidaridae中屬於小型的海膽種類,體殼直徑通常只有2~3公分。本種的體殼口部及圍肛部扁平,側面輪廓呈圓形或五角形,最大殼徑約4公分。頂系極大,可達直徑的50%左右;生殖板、圍肛板及管足孔對呈深綠色,體殼呈淺灰綠色,大疣顏色較深。大棘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圈齒輪狀(或皇冠狀)突起,棘頂也有一圈小齒輪狀突起。

分布:
本物種廣泛分布於整個印度-太平洋海域,西起非洲桑吉巴,經東非到斐濟及夏威夷群島,北從日本南部到澳洲東岸都有分布。從低潮帶到水深50公尺左右都有分布。台灣則偶而可在東北角及墾丁的珊瑚礁區發現,並不常見。
作者: 李坤瑄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