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達克羅士節奏教學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alcroze Eurhythmics
作者: 劉英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達克羅士節奏教學法」是由瑞士的音樂家、音樂教育家艾彌爾‧傑克-達克羅士(Emile Jacques-Dalcroze 1864~1950)所創的一套音樂教學法,原文稱為「Eurhythmics」。達氏教學法主要的理念是強調以身體動作去感應音樂的各種要素。經由動作的體驗,形成音樂意識,進而增進對音樂的表現能力以及建立音樂的認知。
  達氏教學法的課程內容主要分成三個項目:身體律動、音感訓練、和即興創作。在身體律動教學方面,達氏將音樂的脈動、速度、力度、重音、拍子、休止符等課題,以及自己所設計的三十四種節奏類型,根據難易度和循序漸進的原則,經由「聽→節奏→動作」的步驟,讓學習者以身體動作感應音樂。在音感訓練方面,主要是聽音和視唱。達氏設計了上千首有關音階、調性、音程、和聲、對位、轉調和即興的練習,得以持續性地培養音感能力。達氏偏好使用固定調唱名,但亦不排斥首調唱名,音感練習的音域都被規範在中央C'到C""的範圍。在聽音和視指的同時,內在聽力(inner nearing)、專注力、記憶力、呼吸技巧、肢體平衡和身體的放鬆等都是長期訓練音樂的重點。在即興創作方面,達氏認為它是音樂學習集大成的表現。學習者應該被鼓勵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將其舊有的經驗重新做創意的組合,藉由身體、說、唱、演奏樂器等方式來表達。一個達克羅士節奏教學法的師資必須接受鋼琴即興創作的訓練,以期能夠靈活運用鋼琴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音色,即興彈奏出音樂的各種變化,引導學習者親身體驗。
  達氏教學法的理念打破了傳統音樂教育過於注重技巧、理論的傾向,其影響力至今依然深遠,並成為國際性的音樂教學主流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達克羅士節奏教學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