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達爾文主義 - 教育百科
ˊ
ˇ
ˊ
ˇ
ˋ
dá ěr wén zhǔ y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á ěr wén zhǔ yì
解釋: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主張有關生物演化過程的學說。參見「達爾文學說」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達爾文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arwinism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達爾文主義有狹義與廣義二者:狹義的達爾文主義是生物學中的一種理論,主要的在說明物種的形成和類別是由於進化的結果,其倡導人主要是達爾文(C. Darwin, 1809~1882)及華萊斯(A.R. Wallace, 1823~1913);廣義的達爾文主義內容繁雜,凡運用狹義的達爾文主義來解釋萬物的生存、人類社會的演進或神學中諸多問題的主張都包括在內,其中引人注意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
  狹義的達爾文主義假定物種的進化確曾發生過;在物種進化的過程中,三種因素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一是物競天擇,即在資源有限的自然競爭狀況下,適應環境的物種能夠生存,並能將其優良的特質傳給後代;否則就被淘汰;二是配偶選擇,在自然狀況下,能爭取到配偶的,其繁衍的生物特質就能保存下來;三是習得特質的可遺傳性,即在演化的過程中,若物種經常使用其機體中的某一部分,這一部分就會變得比較發達,經過遺傳,後代子孫中的這一部分也會特別發達。狹義達爾文主義在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造成極大的爭議,主要是因為西方人長期以來接受了上帝造萬物以及人在自然界中占了特殊地位的觀念,而達爾文主義動搖了這兩個觀念。
  將達爾文對生物進化的看法運用於人類社會的解釋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主張人類社會的發展原則和物種一樣,也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敗。
  在實際政治活動中,主張極端自由主義者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為由,反對政府干涉個人的生活或任何形式的社會主義;馬克斯主義者卻援引社會達爾文主義來支持 「人類社會生活並非一成不變,現有的政治及經濟制度都是可以改革的」這個說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達爾文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