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鈴鼓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gǔ
解釋:
  1. 樂器名。屬於打擊樂器。在圓形木框的一面,蒙上羊皮或驢皮等,木框的周圍嵌繫著銅、鐵製成的小鐃鈸,藉著敲打皮面、磨擦或搖動木框而帶動鐃鈸,發出輕快而熱鬧的聲響。多用於歌唱、舞蹈伴奏或器樂合奏等。
    【例】音樂課時老師指導我們練習鈴鼓,一手平拿鈴鼓,一手用掌緣輕敲跟搖晃,不管摩擦、旋轉、震動,都會發出聲音,同學們都興致勃勃。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鈴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gǔ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在圓形木框的一面,傳統蒙上羊皮或驢皮,木框的周圍嵌繫若干銅、鐵製成的小鐃鈸,藉著敲打皮面、磨擦或搖動木框而帶動鐃鈸,發出輕快明亮且熱鬧的聲響。為英語Tambourine的意譯。多用於歌唱、舞蹈伴奏或器樂合奏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鈴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mbourine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圓形單面鼓,鼓之周圍繫有金屬圓片,演奏時用手敲擊或搖動使金屬片發聲,有時亦可用鼓棒敲擊或用大姆指沿著鼓周邊摩擦,使鼓皮和金屬片同時震動發聲。鈴鼓本為阿拉伯樂器,後來傳至西方;西班牙的音樂常用這種樂器。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鈴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鼓類:
鈴鼓除了漢族使用外,其他如朝鮮、塔吉克、維吾爾族等也使用,維吾爾族稱它較達卜〈意思為歌唱用的手鼓〉。鈴鼓的鼓框用木製較多,單面蒙羊皮、馬皮或驢皮。面皮與框接觸部位用鐵釘繃緊,在鼓框上挖數個小孔並裝置小鐵片,其中有一個不裝鐵片的小洞做為手握的部位。有些鈴鼓並不蒙皮,但鼓框旁邊的數個小洞與小鐵片一定要有。演奏時多用左手持鼓,以右手手指或手掌點、打、拍、搖、搓鼓面或鼓框,敲打不同部位發出的音色效果皆不相同。目前多用於歌唱、舞蹈伴奏或使用合奏當中當節奏樂器使用。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