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餘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ˇㄙㄨㄛˇㄕㄥˋㄉㄨㄛㄔㄨㄌㄞˊ˙ㄉㄜㄖㄨˊ:「ㄕㄥˋㄩˊ」、「ㄉㄨㄛㄩˊ」、「ㄩˊㄑㄧㄢˊ」。
  2. ㄑㄧˊㄊㄚ˙ㄉㄜㄖㄨˊ:「ㄩˊㄋㄧㄢˋ」、「ㄩˊㄩㄢˋ」、「ㄩˊㄕˋ」。
  3. ㄓㄥˋㄔㄤˊㄍㄨㄥㄗㄨㄛˋㄧˇㄨㄞˋㄏㄨㄛˋㄧˇㄏㄡˋ˙ㄉㄜㄕˊㄐㄧㄢㄖㄨˊ:「ㄧㄝˋㄩˊ」、「ㄎㄜˋㄩˊ」、「ㄅㄢˋㄍㄨㄥㄩˊ」。
  4. ㄩㄝㄐㄧˋㄕㄨˋㄖㄨˊ:「ㄦˋㄕˊㄩˊㄖㄣˊ」、「ㄨㄛˇㄐㄧㄚㄇㄣˊㄎㄡˇㄧㄡˇㄧˋㄎㄜㄖㄨㄥˊㄕㄨˋㄍㄠㄓㄤˋㄩˊ。」
  5. ㄘㄢˊㄌㄧㄡˊ˙ㄉㄜㄐㄧㄤㄐㄧㄣˋ˙ㄉㄜㄖㄨˊ:「ㄩˊㄨㄣ」、「ㄩˊㄕㄥ」。
  6. ㄅㄨˊㄐㄧㄣˋ˙ㄉㄜㄨㄟˋㄨㄢˊ˙ㄉㄜㄖㄨˊ:「ㄙˇㄧㄡˇㄩˊㄍ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餘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多出的、剩下的。
    【例】有餘、餘額、不遺餘力
  2. 某一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後的時間。
    【例】課餘、業餘、公餘
  3. 殘留的、將盡的。
    【例】餘溫、餘生、餘燼
  4. 其他的。
    【例】餘念、餘事
  5. 不盡的、未完的。
    【例】死有餘辜、心有餘悸、餘音繞梁
  6. 整數以外或度量單位等的零數。
    【例】三十有餘、年四十餘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多出的、剩下的。如:「餘錢」、「不遺餘力」。宋.王庭珪〈和周秀實家行〉:「先輸官倉足兵食,餘粟尚可瓶中藏。」
2.殘留的、將盡的。如:「餘年」、「餘生」、「餘燼」。宋.方岳〈農謠〉二首之二:「漠漠餘香著草花,森森柔綠長桑麻。」
3.其他的。如:「餘念」、「餘事」。
4.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心有餘悸」、「餘音繞梁」。
[名]
1.某一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課餘」、「業餘」、「公餘」。唐.孟浩然〈行出東山望漢川〉詩:「雪餘春未暖,嵐解晝初陽。」
2.大數目或度量單位等的零數。如:「三十有餘」、「年四十餘」。清.姚鼐〈登泰山記〉:「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3.姓。如十六國時後燕有餘蔚。
[副]
以後。如:「他虛心反省之餘,決心改過。」
[動]
剩下、遺留。如:「餘留」。唐.戴叔倫〈屯田詞〉:「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餘枯莖。」宋.周邦彥〈浪淘沙慢.晝陰重〉詞:「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û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î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