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溺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ㄟˋㄕㄨㄟˇㄧㄢㄇㄛˋㄖㄨˊ:「ㄋㄧˋㄅㄧˋ」、「ㄋㄧˋㄙˇ」。
  2. ㄍㄨㄛˋㄈㄣˋㄒㄧˇㄏㄠˋㄔㄣˊㄇㄧˊㄑㄧˊㄓㄨㄥㄖㄨˊ:「ㄔㄣˊㄋㄧˋ」、「ㄋㄧˋㄞˋ」、「ㄋㄧˋㄩˊㄐㄧㄡˇㄙㄜˋ」。
注音:
解釋:

ㄒㄧㄠˇ便ㄅㄧㄢˋㄊㄨㄥ尿ㄋㄧㄠˋ」。ㄖㄨˊ:「便ㄅㄧㄢˋㄋ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淹沒、沒於水中。
    【例】溺水、溺斃、人溺己溺
  2. 過分、沉迷而無節制。
    【例】沉溺、溺於酒色
  3. 陷於危境中。
    【例】陷溺
注音:
漢語拼音: niào
解釋:
  1. 小便。通「尿」。
    【例】便溺、撒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淹沒、沒於水中。如:「溺斃」、「人溺己溺」。《孟子.離婁上》:「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2.陷於危境中。如:「陷溺」。《孟子.離婁上》:「天下溺,援之以道。」《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
3.沉迷無節制。如:「溺於酒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理鬱者苦貧,辭溺者傷亂。」《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副]
過分不當。如:「溺愛」。
注音:
漢語拼音: niào
解釋:
[名]
小便。通「尿」。如:「便溺」、「尿溺」、「撒一泡溺」。《莊子.人間世》:「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紅樓夢》第七回:「兩日沒得水,得了半碗水給主子喝,他自己喝馬溺。」
[動]
撒溺。通「尿」。《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賓客醉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西遊記》第四五回:「那獃子揭衣服,忽喇喇,就似呂梁洪倒下坂來,沙沙的溺了一砂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