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矧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ㄕ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shě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ěn
解釋:
[連]
況且。晉.陶淵明〈勸農〉詩六首之四:「相彼賢達,猶勤壟畝;矧伊眾庶,曳裾拱手!」《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死且不憚,矧伊刑罰;身且不愛,何況妻子。」
[副]
亦。《書經.康誥》:「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名]
齒根。通「齗」。《禮記.曲禮上》:「笑不至矧,怒不自詈。」漢.鄭玄.注:「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況且。段注本《說文解字.矢部》:「矤(矧),況詞也。」清.段玉裁.注:「《尙書》多用矤字,俗作矧。」晉.陶淵明〈勸農〉詩六首之四:「相彼賢達,猶勤壟畝;矧伊眾庶,曳裾拱手!」《南史.卷三五.列傳.顧覬之》:「死且不憚,矧伊刑罰;身且不愛,何況妻子。」

2. 亦。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九:「矧,猶亦也。《書.康誥》曰:『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言元惡大憝者,亦惟此不孝不友之人。」宋.蘇軾〈聞潮陽吳子野出家〉詩:「四大猶幻塵,衣冠矧外物。」

3. 齒根。通「齗」。《禮記.曲禮上》:「笑不至矧,怒不至詈。」漢.鄭玄.注:「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注音: ㄕ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