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插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ˋㄖㄨˋㄓㄚㄖㄨˋㄖㄨˊ:「ㄌㄧㄤˇㄌㄜˋㄔㄚㄉㄠ」、「ㄔㄚㄔˋㄋㄢˊㄈㄟ」。
  2. ㄎㄜˇㄍㄨㄥㄔㄚㄖㄨˋ˙ㄉㄜㄑㄧˋㄨˋㄖㄨˊ:「ㄓㄣㄔㄚ」、「ㄏㄨㄚㄔㄚ」。
  3. ㄘㄨㄥˊㄓㄨㄥㄊㄨˊㄐㄧㄚㄖㄨˋㄖㄨˊ:「ㄔㄚㄅㄢ」、「ㄔㄚㄉㄨㄟˋ」、「ㄔㄚㄗㄨㄟˇ」。
  4. ㄈㄤˋㄐㄧㄣˋㄅㄞˇㄖㄨˋㄖㄨˊ:「ㄔㄚㄏㄨㄚ」、「ㄔㄚㄧㄤ」、「ㄐㄧㄤㄅㄧˇㄔㄚㄖㄨˋㄅㄧˇㄊ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插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ā
解釋:
  1. 把片狀物或條形物放進或刺入其他物體中。
    【例】插卡、插秧、插翅難飛 ◎
  2. 中途加入或加入既有事物的中間。
    【例】插班、插花、插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ā
解釋:
[動]
1.刺入、扎入。如:「一根針插進我的手掌了。」
2.栽種。宋.陸游〈時雨〉詩:「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3.放進、擺入。如:「插花」、「筆插入筆筒」。
4.參入其間。宋.陳造〈再次韻答許節推〉詩:「宦途要處難插手,詩社叢中常引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把物體扎入或固定在某處。
  2. [[動] ] 從腋下扶起。
  3. [[動] ] 打賭。
  4. [[副] ] 人群聚集。
音讀: tsha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管,干涉。
  2. [[動] ] 理睬。
  3. [[動] ] 洗牌。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