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硒污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lenium Pollu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硒或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環境污染。燃煤及玻璃陶瓷工業,銅、鋅和鉛冶煉工業,半導體和電子工業,及顏料、染料、橡膠、冶金等工業都會產生或應用硒和硒化合物。如陶瓷琺瑯著色、橡膠硫化、印刷油墨和潤滑油中添加劑及製備耐火材料、螢光成分等的催化劑等,在生產與應用過程中,會排放含硒的金屬粉塵,或硒化合物進入大氣、水體和土壤中,造成環境污染;除此外,亦存在於工業殘渣或廢料中。熔化合硒材料時,排出的煙塵中含硒可達90%。硒酸鹽和亞硒酸鹽易溶於水,故污染水體中常以此種形態出現。在酸性條件下,亞晒酸根離子(SeO32-)可被還原為細顆粒狀的元素硒。硒會在土壤中聚集,進而被農作物吸收。用含硒大於0.05ppm的水灌溉農田,每公斤作物中的硒含量可達4~5毫克。硒是人和動物及部分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會使牛、羊、和馬發生白肌病;但攝入過量的硒,如含硒粉塵、煙霧和蒸汽,會刺激人眼和呼吸系統,嚴重時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等。動物實驗顯示,硒可使老鼠發生肝癌。我國水汙染防治法之放流水標準為0.5毫克/公升,飲用水水質標準中的最大容許量為0.05毫克/公升(臺北市),0.05毫克/公升(臺灣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硒污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