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嬴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ng
解釋:
  1. 得勝。同「贏」。
  2. 有剩餘的。
    【例】嬴利、嬴餘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ng
解釋:
[形]
有剩餘的。如:「嬴利」、「嬴餘」。
[動]
1.得勝。同「贏」。《史記.卷六九.蘇秦傳》:「困則使太后弟穰侯為和,嬴則兼欺舅與母。」
2.背負、承擔。《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論曰:「鄧公嬴糧徒步,觸紛亂而赴光武,可謂識所從會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然史之為任,乃彌綸一代,負海內之責,而嬴是非之尤。」
[名]
姓。如秦始皇姓嬴名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 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姓,春秋時期秦、徐、江、黃、郯、莒等皆嬴姓。亦作「盈」、「偃」。如:「秦始皇姓嬴名政」。《說文解字.女部》:「嬴,少昊氏之姓。」《史記.卷五.秦本紀》:「大費拜受,佐舜調訓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

2. 充滿、有餘。通「贏」。《爾雅.釋天》:「春為發生,夏為長嬴,秋為收成,冬為安寧。」《荀子.非相》:「與時遷徙,與世偃仰,緩急嬴絀,府然若渠匽檃栝之於己也。」

3. 得勝。通「贏」。《史記.卷六九.列傳.蘇秦》:「困則使太后弟穰侯為和,嬴則兼欺舅與母。」

4. 背負、承擔。同「攍」。漢.揚雄《方言》卷七:「攍,儋也。」清.錢繹.箋疏:「《後漢書.鄧禹傳》:『鄧公嬴糧徒步』,李賢引《方言》『攍』亦作『嬴』,『儋』亦作『擔』。」漢.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山東豪傑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然史之為任,乃彌綸一代,負海內之責,而嬴是非之尤。」

5. 圍繞。《淮南子.要略》:「俶真者,窮逐終始之化,嬴垀有無之精。」漢.高誘.注:「嬴,繞匝。」

6. 來得及。《鄰女語》第一回:「這都是天殺的康有為害我的!請了洋兵進來,害得我走都走不嬴。」

注音: 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