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閡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阻隔、妨礙。
    【例】隔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阻隔、妨礙。《文選.張衡.西京賦》:「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ㄞˋ

從外關閉。《說文解字.門部》:「閡,外閉也。」清.胡文英《吳下方言考.卦韻》:「閡,出門後曳門使閉也。吳中出門而略帶上其門曰閡。」

㈡ㄏㄜˊ

1. 阻隔、妨礙。如:「隔閡」。《後漢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虞詡》:「兵不厭權,願寬假轡策,勿令有所拘閡而已。」晉.孫綽〈遊天台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夷甫晨起,見錢閡行。」

2. 界限、限制。晉.陸機〈文賦〉:「恢萬里使無閡,通億載而為津。」《金史.卷九六.列傳.黃久約》:「世豈乏材,閡於資格故也。」

3. 止。《抱朴子.外篇.廣譬》:「凌風蹈雲,不䟾不閡者,以其六翮輕勁也。」晉.郭璞《山海經圖贊.卷下.海外北經.跂踵國》:「厥形雖大,斯脚則企,跳步雀踴,踵不閡也。」

㈢ㄍㄞ

重、層。通「陔」。《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專精厲意逝九閡,紛云六幕浮大海。」

注音: ㈠ㄞˋ ㈡ㄏㄜˊ ㈢ㄍㄞ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閡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