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o
解釋:
  1. 挖掘泥土的器具。下部似鐵鏟而微微彎曲,上有木柄。
    【例】圓鍬、鐵鍬、鍬形蟲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o
解釋:
[名]
1.挖掘泥土的器具。下部似鐵鏟而微曲,上有木柄,可持以剷土。如:「圓鍬」。《水滸傳》第一回:「汝等從人,與我多喚幾個火工人等,將鋤頭、鐵鍬來掘開。」
2.形狀像鍬的器具。如:「火鍬」、「藥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挖掘泥土之器具。下部似鐵鏟而微曲,上有木柄,可持以剷土。如:「圓鍬」。《齊民要術.種桃柰》:「栽法,以鍬合土掘移之。」《水滸傳》第一回:「汝等從人,與我多喚幾個火工人等,將鋤頭、鐵鍬來掘開。」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蠟打的鍬兒怎撅就的坑。」

2. 鍬形器具。如:「火鍬」、「藥鍬」。明.張岱《陶庵夢憶.姚簡叔畫》:「一宮娥持其盤,為整茶鍬,詳視端謹。」《紅樓夢》第五一回:「說著,又將火盆上的銅罩揭起,拿灰鍬重將熟炭埋了一埋,拈了兩塊素香放上,仍舊罩了。」

3. 聰明。明.顧起元《客座贅語.詮俗》:「知事與物可求之所而捷得之曰鍬。」

4. 一種縫紉法。將布帛邊緣往裏捲,再予以縫合,使外邊不露針腳。清.范寅《越諺》卷中:「鍼線直穿曰縫,回曰鉤,平曰鍬,斜曰敹。」

注音: ㄑ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