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啞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8 畫 = 11 [一]yā[二]yǎ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聲帶不能發聲而失去語言的功能。如:「啞巴」、「聾啞」。
  2. 發音低沉而不圓潤。如:「沙啞」、「喉嚨喊啞了。」
  3. 不說話,沒有聲音的。如:「啞鈴」、「啞劇」。
  4. 啞然:①形容寂靜。如:「啞然無聲」。②形容笑聲。如:「啞然失笑」。
注音:
解釋:
  1. 形容烏鴉之類的叫聲。如:「啞啞」。
  2. 形容小兒學說話的聲音。如:「嘔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啞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人或動物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喪失語言的功能。
    【例】聾啞
  2. 不說話、沒聲音的。
    【例】啞鈴、啞劇
  3. 聲音低沉不圓潤。
    【例】沙啞、嘶啞、瘖啞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狀聲詞。(1) 形容小兒學說話的聲音。
    【例】啞啞學語 (2) 形容烏鴉之類的叫聲。
    【例】黃雲城邊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唐.李白〈烏夜啼〉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人或動物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喪失語言的功能。如:「聾啞」。《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
[副]
發音枯竭。如:「嗓子喊啞了。」
[形]
1.形容聲音枯澀、低沉不圓潤。如:「沙啞」、「說了一整天,聲音有點嘶啞。」
2.不說話、沒聲音的。如:「啞鈴」、「啞劇」。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擬]
1.形容烏鴉之類的叫聲。《廣韻.去聲.禡韻》:「啞啞,鳥聲。」《淮南子.原道》:「故夫烏之啞啞,鵲之唶唶,豈嘗為寒暑燥溼變其聲哉。」唐.李白〈烏夜啼〉詩:「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2.形容小兒學說話的聲音。《集韻.平聲.麻韻》:「啞,啞嘔,小兒學言。」
[助]
語助詞。同「呀」。《西遊記》第二一回:「我爺啞!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個大疙疸!」
注音:
漢語拼音: è
解釋:
參見「啞啞」(二)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á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é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