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祆教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 jiào
解釋:
  1. 約在西元前六至七世紀間,由瑣羅亞斯德所創的宗教。奉《波斯古經》為經典。主張善、惡二源說。認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所以禮拜聖火。祆教約於南北朝時傳入中國,至宋末逐漸中絕。
    【例】祆教在大流士一世統治波斯帝國時被定為國教。 △波斯教、拜火教、祆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祆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 jiào
解釋:
回教出現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現存於伊朗偏僻地區及盛行於印度境內帕西人中。約在西元前六~七世紀間,由瑣羅亞斯德所創。奉波斯古經為經典。該教認為火、光明、清淨、創造、生是善端;黑暗、惡濁、不淨、破壞是惡端。代表善端的神是阿胡拉.瑪茲達;代表惡端的神是安格拉.紐曼,二者雖都是時間之神楚爾凡所生,卻互相鬥爭,鬥爭的結果,善必勝惡。人可以在善惡兩神之爭中,自由選擇,決定自己的命運。直到人死後,阿胡拉.瑪茲達將根據其在世的言行,進行審判,或上升天堂,或投入地獄。在宗教活動上,教徒在麻葛指導下經過一定的儀式,禮拜聖火,因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阿胡拉.瑪茲達的象徵。該教於六世紀約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鎮江等地還有祆祠,但宋以後,中國史籍則不再提及。也稱為「波斯教」、「拜火教」、「祆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祆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