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館藏維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llection Maintenance
作者: 盛美雲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對圖書館來說,館藏維護是相當重要且繁瑣的工作,它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只要資料進入圖書館,成為圖書館館藏的那一刻起,館員就開始肩負起維護的責任。不僅是必須採取各種措施或方法,以防止其破損或遺失,還要定期做清點、統計,並依需要做移架、淘汰等工作,或是將資料拍攝為縮影資料等。
  資料的損壞是頗令圖書館館員及讀者頭痛的問題,而造成資料損壞的因素可分為4大類:第1類是資料本身材質的劣化,1850年後,因用紙的需求量增加,木漿取代破布漿,成為主要的造紙原料,但木漿中的纖維細短,造成紙張韌性較弱,木漿中的半纖維素及木質素更導致紙張的酸化而變色,而造紙過程以機器代替手工,採用氯漂白紙漿,並用明礬和松脂混合物上膠,都使得紙張容易酸化而損壞,1920年代開始,人們發現到酸化對圖書造成的傷害,便著手研究各種大量去酸的方法,目前最為人熟知的是美國國會圖書館二釔鋅氣去酸法(Diethyl Zinc System)及史密斯(R. D. Smith)所研究發明的韋陀去酸法(the Wei T'o System)。第2類是水災及火災,為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圖書館應有良善的消防設施,並對浸漬過的圖書資料,有一套完善的修補方法。第3類是人為的因素,如蓄意的破壞,不當的使用等,若是書頁輕微破損,少數書頁脫落或脫線,可用揚撕法等部分修補的方法將其修補,若是書殼或大半頁數已脫落,或是污損不堪,則需全部換裝。第4類是各種環境因素,包括不當的溫溼度、光線及蟲害、黴菌、鼠害等,據大部分研究者研究得知68℉至75℉(約20℃至24℃)是圖書保存最適當的溫度範圍,為控制環境中的溫度,空氣調節器的裝置為圖書館必要的措施;適當的溼度是維持在相對溼度40%至50%之間,可以驗溼器測知室內溼度,溼度太高可用除溼機予以除溼,溼度太低則用產生溼氣的機器增加溼度;光線的控制,首要避免日光的直射,其次燈光的設置應採白熱光燈而非螢光燈,以減少紫外線光對紙張造成的破壞;黴菌、蟲害、鼠害等的損壞,則除了保持環境的清潔外,還可採取消毒殺菌、殺蟲及滅鼠等法,一旦資料已遭損壞,則依損壞程度選擇適當的修補法。
  資料遺失也是圖書館面臨的一大難題,裝置圖書安全系統是防範的方法之一。定期做圖書的清點可查出遺失了那些書,對館藏的數量與種類能做確實的掌握,清點工作雖是一項耗費相當多人力、時間的工作,但卻是每一個圖書館應定期從事的工作,據清點結果,重整目錄,才可使目錄維持其正確性。有些資料具有時效性,且圖書館空間有限,館藏不可能無限制增加,因此淘汰部分不合時宜的資料為必要措施,或是另外尋找儲存的空間,將其移架儲存,以為因應之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館藏維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