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石點頭 - 教育百科
ˊ
ˇ
ˊ
  • 漢語拼音 shí diǎn tó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diǎn tóu
解釋:
1.書名。明天然痴叟撰,十二卷。書名取義於東晉和尚生公說法的故事,含「頑石點頭,推因及果,勸人作善」之意。
2.頑石都會點頭。比喻愛心感化的力量無限,冥頑的人都受感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石點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diǎn tóu
釋義:
即「頑石點頭」。見「頑石點頭」條。01.宋.黃庭堅〈曉賢師續佛壽頌〉:「出家兒不費秋毫力,講得天雨花,說得石點頭。」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頑石點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時有一位道生法師,當時《涅槃經》剛傳入中國,接受的人不多,他就到蘇州虎丘山隱居,鑽研佛法。傳說他曾在山中搬了一些石頭,排列整齊後,把這些石頭當作學生,每天不厭其煩地講述《涅槃經》。道生法師因為主張眾生皆可成佛,所以對沒有反應的石頭,依舊滔滔不絕地講解。一段日子後,道生法師問說:「你們覺得我的解釋是否和《涅槃經》的原意契合呢?」石頭們竟然個個都點起頭來了。後來「頑石點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說理透澈,使人心服。
典源:
此處所列為「頑石點頭」之典源,提供參考。 《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師被擯(1),南還,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2)。至闡提(3)處,則說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說,契(4)佛心否?」群石皆為點頭。

〔注解〕 (1) 擯:音ㄅ|ㄣˋ,遺棄、排斥。 (2) 《涅槃經》:佛教經典。有大乘、小乘兩部,分述釋迦在入涅槃前的傳法遺言及修道狀況。大乘部又分北本四十卷和南本三十六卷兩種。 (3) 闡提:梵語。「一闡提迦」的縮略,謂無善根不能成佛之人。 (4) 契:音ㄑ|ˋ,投合、切合。
書證:
01.宋.黃庭堅〈曉賢師續佛壽頌〉:「出家兒不費秋毫力,講得天雨花,說得石點頭。」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石點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