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小步舞曲 - 教育百科
ˇ
ˋ
ˇ
ˇ
  • 漢語拼音 xiǎo bù wǔ q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o bù wǔ qǔ
解釋:
起源於法國民間的一種三拍子舞曲。為英語minuet的意譯。早期按社會地位高低為序,講究禮儀,並於起舞前先屈膝向舞伴和觀眾行禮。路易十四時,由盧利等音樂家引入法國宮廷,經路易十六的提倡而風行於全歐。十七、十八世紀時,常用於組曲和交響曲中,作為一個樂章,以其中庸的速度和優雅的風格為特色。初時僅是小二段式的曲體,現在一般多為大三段式、三拍子的形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小步舞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nuet, Menuett, Minuetto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小步舞曲是一種緩慢、優雅的三拍子舞曲,原是法國農民的鄉間舞曲,後來於十七世紀中期時被引入法國的宮廷中,在一六五○至一八○○年間大受歡迎,後來並成為古典樂派時期所唯一重視的舞曲。
  小步舞曲中的menu在法文中原為小的意思,即指在這種舞曲中所用的步伐很小。小步舞曲的形式通常是兩段式的,而且其有規則的樂句多半是由四個小節所組成的單位構成,開始時沒有上拍(upbeat),而且在強拍的地方終止(cadencing on the strong beat)。
  魯利(J.B. Lully, 1632~1687)在他的歌劇與芭蕾劇中引用了許多的小步舞曲,而在巴洛克(Baroque)的音樂中不少的鍵盤音樂與器樂合奏的組曲中也都使用了小步舞曲的形式。與其他小步舞曲不同的是,義大利的小步舞曲要更快些,多半是3/8或6/8拍。
  小步舞曲到了古典時代仍受到重視。很多組曲、奏鳴曲、古典奏鳴曲式、鋼琴作品、絃樂四重奏、古典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等都使用了小步舞曲的形式。其後,十九世紀的作曲家則較不喜歡使用小步舞曲,但到了二十世紀,有些作曲家如巴爾托克(B. Bartók, 1881~1945)、荀伯格(A. Schoenberg, 1874~1951)、雷飛爾(M. Ravel, 1875~1937)等人又重新開始運用小步舞曲於樂曲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步舞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