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國科學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作者: 伍振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國科學社係民國三年(1914)由留美學生倡議創設於美國紐約州綺色佳城(Itheca),於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正式成立;其宗旨為「聯絡同志,研究學術,以共圖中國科學之發達」。首任董事五人:任鴻巂、趙元任。胡明復、秉志、周仁,並以楊銓為編輯部部長,出版〔科學雜誌〕。六年三月,呈准教育部立案;次年,由美國遷回國內,於上海、南京設事務所。八年十一月,呈准財政部撥南京成賢街文德里官產為社所;次年三月遷入,並於八月成立圖書館。十一年八月,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在南京行開幕禮;同月並在南通舉行第七次年會,通過修改社案,改原有之董事會為理事會,專司執行事務,另設董事會負責經費籌措及主持大計方針。
  民國十八年(1929),該社總辦事處及編輯部移設上海,並在美國、歐洲、日本設分社,及在上海、北京、南京、廣州、梧州、杭州、重慶、蘇州、瀋陽、青島等地設會友社。該社會員多為科學界、教育界、工程界、醫務界人士;經費來源主要有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及江蘇省的補助。歷年所舉辦的活動有:發行刊物,譯著科學書籍,編訂科學名詞,募集基金,設立圖書館與各種科學研究所、博物館、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召開年會(計26次),舉行科學講演與展覽,推展科學普及教育與科學諮詢,派員參加國際科學會議,建立對外交流關係,受理委託專題研究等。出版物有〔科學〕月刊、〔科學畫報〕、〔科學季刊〕、〔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叢刊〕、〔科學叢書〕、〔科學譯叢〕、〔科學史叢書〕等。對中國近代的科學發展與科學教育的推動,有其貢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國科學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