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折衷主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clecticism
作者: 王俊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折衷」英文字Eclectic源自希臘字ek(out)與legein(to gather),意為選擇(selected),就是指從各種不同的來源或系統中,選取或應用其中的個別要素組合為一綜合系統。折衷主義指哲學或心理學的一種調和或統整的思考態度,在解釋某個現象時,從各種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論與學說中,擷取不同而有價值的觀點和見解,綜合成多種併立的觀點,以形成一種彼此融合的整體觀。
  哲學上折衷主義早見於希臘時代逍遙學派(Peripatetics)的哲學主張;逍遙學派繼承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傳統,主張折衷的哲學觀點(如Galen,約129~199),當時盛極一時,使亞里斯多德成為當時哲學的權威,尤其在邏輯與自然科學方面。羅馬時代,西塞祿(M.T. Cicero, 106~43 B.C.)即善於揉合不同的觀點。十九世紀,法國哲學家庫辛(Victor Cousin, 1792~1867)是折衷主義的代表,不僅以折衷主義稱自己的哲學體系,同時認為哲學已不能再發現新的真理,只能從過去的哲學中選擇真理。
  心理學中折衷主義(Eclecticism in Psychology)試圖結合不同心理學說與理論,研究對象與方法,如格式塔學派(Gestalt School)或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即調和結構主義(structrualism)與行為主義之間的分歧,認為兩派的根本問題在於將人類複雜的意識或行為分析成單一的元素,破壞研究對象的統一性,至於研究對象與方法的分歧則可以調和。該派學者柯夫卡(K. Koffka, 1886~1941)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同時包括意識與行為;在研究方法上,可兼採內省法與客觀觀察法;至於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則主張遺傳與環境並重。折衷主義一詞其後帶有貶抑的意思,含有缺乏批判立場的混合主義(syncretism)之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折衷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